连日来,在南丹县各大水果摊位,到处都是黄澄澄的黄腊李,前来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在各快递公司,公司原员工也在忙碌地讲黄腊李过称装箱,一箱箱黄腊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
黄腊李是南丹独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繁育出的李果品种,有着千年的种植历史,是明清时期的贡品;有着果中极品的美誉,是南丹特色水果的佼佼者。2016年3月,黄腊李获得国家农业部授予的“南丹黄腊李”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是南丹唯一一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水果品种。
近年来,南丹县围绕“党建+特色水果产业”的脱贫思路,把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水果生产第一线,扎实开展“果园党建·培育头雁”大行动,通过“党建引领+基地示范+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找准党建深度引领产业发展的载体,发挥党员能人的带动作用,以基地为中心,以合作社为引领,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大力发展黄腊李产业,实现党建工作与特色水果产业深度融合,使黄腊李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18年,南丹全县新种黄腊李面积500多亩,全县总面积1万多亩,挂果面积5000多亩。
为解决黄腊李结果“大小年”现象,南丹县扎实开展“党员科技服务进果园”活动,加大与广西农科院科技合作,加强对黄腊李低产园的改造力度,采取高位嫁接授粉枝、果园间套种授粉树、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有效突破了黄腊李挂果少的技术难题,今年全县黄腊李果挂满枝头,呈现一派丰收景象,预计产量达2500吨,预计产值达2600多万元。仅城关镇莲花村落花坪屯杨昌军种植黄腊李60多亩,预计产量10多万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为全面推动黄腊李丰产又丰收,南丹县加大了宣传推介力度,举办2018年中国·南丹黄腊李文化旅游节,开展了黄腊李果(王)评比大赛,来自罗富镇拥里村上拥屯的黄腊李种植户韦家全斩获“果王”殊荣。他家种植黄腊李采用科学有机化科学种植管理技术,果品质量上乘,果品获得大众的青睐,在活动举办当天所有果品均已售卖一空,最高售价20元钱一斤。
同时,该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动黄腊李产品上线上行,把产品推向更大更远的市场,扩大产品销售量,增加果农的收益。该县开展“党建+媒体+电商”模式,开启政府引导、媒体推动、电商衔接的一条龙服务模式,无偿给多家电商企业授权“南丹黄腊李”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经营权,充分利用电商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小电商抱团发展、电商朋友圈等销售模式,促进优质黄腊李果品线上线下火热售卖,让南丹县黄腊李这一珍品走遍天下。南丹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杨健,利用电商平台每天销售黄腊李500多斤,最高售价15元,日销售额近万元。(曹龙 韦乐)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丹县:积极开展稻田艺术画创作 书写大美农业
6月5日,南丹县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一片繁忙,该县组织农技党员干部带领当地群众连续多日在田间挥毫泼墨,以水田为纸、秧苗为笔,创作“乡村振兴”稻田艺术画。 【详细】
南丹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5月31日,全县已创建示范区60个,比2017年12个增加48个,其中自治区核心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4个、乡级示范园10个、村级示范点45个,全县示范区创建不断扩大增量,初步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梯次分布创建的新格局。 【详细】
岑溪市:选准扶贫特色新产业 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近年来,岑溪市在尊重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意愿、深入调研、实地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建立选产业、强政策、闯市场、优服务的模式,找准贫困群众发展愿望的最佳契合点开发扶贫产业,助力贫困户增收。 【详细】
东兰县:加快发展刺梨产业助农增收
5月25至26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考察团到贵州省“中国刺梨之乡一龙里县”调研取经,实地考察学习该县刺梨产业扶贫,包括刺梨生产基地、龙头加工企业及对扶贫产业攻坚、推动当地农民增收,让百姓致富等经验与做法,为加快东兰县启动开发刺梨产业项目,2018年建成3000亩刺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