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京里村高山百香果基地

  凤山县是我区5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5%的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98个村、社区人口21.73万,其中“十三五”贫困村4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3万,贫困发生率25.73%。2017年以来,凤山县把资源向农村倾斜、政策向基层集聚,多渠道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县46个“十三五”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8万元,52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4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全达标。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区脱贫攻坚的“老大难”,深度贫困的凤山县是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的?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制度机制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为啃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这块“硬骨头”,凤山县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形成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乡村两级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该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乡(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成效考核、县直包村单位工作绩效考评和脱贫攻坚驻村专业工作队工作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里,把11个涉及村级集体经济的县直部门全部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职责明晰的责任落实体系。

  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凤山县推行“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合作社负责人,结合村“两委”换届,选配懂经济、会经营的能人充实村“两委”班子。全县所有村民合作社的社管会主任均由村党组织书记或村民委主任兼任,92%的社管会成员由村“两委”成员兼任。强化村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都由村党组织把关,重大问题协调由村党组织牵头。鼓励和支持党员能人带头领办创办集体经济项目,形成“头雁效应”,注重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在引进资金、协调项目、指导工作中的作用。2017年以来,该县通过第一书记引进的集体经济项目有15个,已投入和规划投入资金达2600万元。

  健全制度机制,重激励防风险。村民合作社是全体村民所有的经济组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度高,必须一开始就要规范运行。凤山县在落实自治区和河池市统一部署要求的基础上,强化各个环节的制度机制建设。一是健全组织机构。98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村民合作社,依法选举产生社管会和社监会机构,让村民合作社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二是出台基本管理制度,研究出台了“1+5”的村民合作社内部运行管理制度。“1”即《村民合作社章程》,“5”即《社员大会制度》《社管会工作制度》《社监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等。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针对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缺经验、管理集体资产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凤山县研究制定了《凤山县村级集体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的使用规范,严格实施“村财乡管”和财务公开,规范财务会计制度。四是合理制定激励措施。明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途,其中收入的10%可用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中有功人员的奖励,林下养殖(鸡)项目收益的30%可用于有功人员的奖励。

  二整合下放资源,全面放权强村

  农村点多面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欠账多、底子薄,需要把资金、项目、政策、人才等资源下沉,集中力量攻坚。为此,凤山县从县级层面探索了“四个整合下放”,让村一级有钱、有人、有项目:一是整合下放资金。凤山县把上级安排资金、部门扶持资金、县级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资金进行统筹整合,2017年共整合了730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本金,对全县98个村(社区)进行全覆盖,按照每个贫困村(社区)100万元、每个非贫困村(社区)50万元的标准予以安排,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本钱”。二是整合下放项目。2013年以来,为解决农村个别地方党的领导弱化、基层党组织软化、基层党建工作虚化的问题,凤山县探索把分散在扶贫、发展改革、财政、交通、水利、卫生计生等部门的小型惠民建设项目进行整合,下放到村一级由村“两委”组织实施。这一举措增强了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项目红利。三是整合下放政策。凤山县把各部门的惠民惠农政策进行汇总整合,集中出台全县产业扶持激励政策,对符合规划的产业进行政策性扶持和补贴,激发了村民合作社投入各类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红利。2017年凤山县共发放扶贫产业惠民补贴6899.09万元,其中883万元用于补贴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四是整合下放人才。凤山县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产业村、生态村、文化村、平安村、幸福村“五村”创建活动。在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的基础上,凤山2017年共选派了337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业工作队队员,为脱贫攻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撑。凤山县整合资金项目推进扶贫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获得了国家财政部、自治区财政厅的充分肯定,2016年,凤山县财政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两项支出进度在全区县一级中排名首位,获得自治区财政奖励2000万元。

  凤山县区位偏远,经济落后,人才短缺,全县98个村(社区)基本都是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为迅速打开局面,凤山县确立了“优先保兜底,确保全覆盖,推动多元化,增强稳定性”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对本村有优质项目的,则投入本村项目;本村暂时没有优质项目的,则入股该县大的扶贫产业链,避免资金闲置,使集体经济项目对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为实现“多元化”和“稳定性”,凤山县一方面鼓励村民合作社结合实际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另一方面针对大部分村民合作社有土地、有劳动力,但是缺资金、缺项目、缺人才、缺技术、缺市场等现实困难,强化县级统筹,把村级集体经济融入大扶贫产业链,让村民合作社参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与其他经济资源分工协作、“抱团”发展。例如凤山县“五长五短”扶贫产业中的林下养殖核桃鸡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初步形成年生产加工3000万羽核桃鸡、产值30亿元、三产融合的大产业,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在育雏育苗、技术保障、加工包装、市场销售、品牌打造等环节交由龙头企业负责完成,生态养殖环节交由村民合作社负责完成。

  三推行三种模式,广开增收门路

  推行“入股搭车”模式,分享股权红利。一是资金入股。按照每个贫困村(社区)100万元、每个非贫困村(社区)50万元标准,多渠道整合了73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由村民合作社入股扶贫龙头企业或发展前景好的本地乡土企业。全县98个村(社区)中,有96个村(社区)入股龙头企业、2个村入股本地乡土企业,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8%进行固定比例分红。2017年以来通过资金入股方式,该县实现贫困村(社区)8万元、非贫困村(社区)4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兜底收入。二是资产入股。由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在每个行政村投入200万元,建设2个标准化核桃鸡林下养殖小区,每个小区一次可养殖6万羽,每年可养殖2批次,每个村年出产核桃鸡将达24万羽。养殖小区的鸡舍、仓库、水电等基础设施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其余所需资金由本村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入股,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入股。每只鸡养殖环节利润为15元,由贫困户、养殖团队、村民合作社、政府融资平台按照8∶3∶2∶2的比例分成。此项将使每个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0万元以上。三是开发入股。利用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长寿养生基地”品牌,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开发生态文化产业。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一定比例折算为当地村民合作社入股股金,由村民合作社参与开发公司经营分红。如久隆村巴腊猴山生态文化园,政府融资投入500万元建设游客集散中心,集散中心收益由土地入股户、村民合作社、融资平台按照1∶3∶6的比例分成,村民合作社折算股份30%。四是资源入股。在该县各村生态旅游及农家乐等产业发展中,村民合作社通过盘活集体土地、山林、山塘水库、革命遗址、历史古迹以及参与管理协调等集体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折算股份入股旅游开发公司参与分红。

  推行“村办项目”模式,创造项目红利。在凤山县推行“整合资源、下放项目”工作,把扶贫、水利、文体等各部门中投资额度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群众受益直接、按规定不需要招投标的小型惠农惠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放到村一级,由职能部门设定施工标准、提供技术指导,由村“两委”组织村民讨论选址规划等重大事项,最后由村民合作社组织实施,结清项目各项开支后剩余利润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办项目”使村党组织的组织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加,达到三赢效果。2017年凤山县98个村(社区)通过“村办项目”实现集体经济收益共196万元。

  推行“自办产业”模式,开发产业红利。凤山县结合实际出台了《凤山县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扶持激励政策》《凤山县脱贫摘帽激励政策》等多项产业扶持激励政策,对禽畜养殖、特色水果、高山蔬菜、中草药、山茶油、桑蚕、富硒米等特色产业进行扶持补贴,同时对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进行扶持,充分调动了村民合作社自办各类产业的积极性。各村村民合作社利用自筹资金、上级资金以及定点联系单位的帮扶资金等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如中亭乡中亭村村民合作社整合政府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和全体村民入股的资金,种植百香果521亩,获政府政策性补贴52.1万元。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渠道,各村(社区)通过盘活集体资源资产,以租赁、外包等多种形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凤山县98个行政村(社区)房产及门面出租收入共计43.6万元。

  四夯实基层基础,实现强村富民

  破解了村一级为民办事有心无力的窘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一级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过去村里要办一场晚会球赛、清理村屯道路塌方、开展一次集体活动、购买清洁乡村设备等事情,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使村里有了收入,村“两委”办事有抓手,服务有办法,提高了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村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既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既是政治的核心,又成为经济的中心。党组织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讲话有人听,号召有人应,干事有人跟,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树立了威信。

  深化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最难啃下的一块“硬骨头”。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攻破了脱贫攻坚的一个“堡垒”,同时更加巩固了基层党建基础,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化发展。

  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人民群众不仅从集体经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从集体经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增强了集体意识和集体归属感,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图均由凤山县委组织部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