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芦笙斗马节,苗族人文生态美景
大年乡芦笙会
高山梯田,生态美景。(卢志松摄)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距南宁市350公里,距柳州市108公里,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辖20个乡镇、206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2万人,总面积4638平方公里,是广西第二大国土面积县。融水山水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境内竹木、旅游、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有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9.6%,素有“杉木王国”“毛竹之乡”之称;享有“百节之乡”“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融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秉持五大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围绕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管好用好绿水青山生态优势,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一条具有融水特色的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的生态发展新路。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57亿元,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15亿元,增长16.1%;财政收入完成7.01亿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3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5元,增长8.7%;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年内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2016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等称号。
全力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坚持“生态优势金不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写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篇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乡村旅游等生态经济,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融水生态产业发展之路。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为抓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围绕重点旅游线路,科学规划布局,打造集农业体验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年内成功创建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打造县乡两级农业示范区(园)8个,融水风情苗乡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功创建自治区4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旅结合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示范园区及龙头企业带动高山蔬菜、食用菌和禾花鲤养殖等特色产业,年总产值达5.08亿元,同比增长44.4%。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6亿元,同比增长4%。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生态工业发展壮大。以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加快园区提质升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风电等新兴产业,提升竹木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加快风电、活性碳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等生态经济,逐步退出矿产资源产业,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76亿元,增长13.8%。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腾讯、阿里巴巴、乐村淘、京东等多家电子商务平台公司进驻融水,全县建成以销售香菇、茶叶及其他农特产品为主的电商企业50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72家。2017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00万元,增长71.43%。以旅游“双创”为载体,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围绕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加快旅游发展增点转型升级,完善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探索推行“旅游+”发展模式,2017年政府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旅游达5.2亿元,成功打造双龙沟、老君洞等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康养休闲旅游结合的精品景点景区,县城至元宝山旅游精品线路已逐步构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年内全县接待游客人数达500.74万人次,增长23.92%;旅游总收入52.67亿元,增长40.14%。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成效,融水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县域发展后劲。坚持向上争取与招商引资并举,完善联评联审制度,简化审批手续,营造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全县新建和续建招商项目市外境内到位资金25.17亿元,增长27.12%;全年累计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9.9亿元,融资到位资金16.8亿元;年内各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37.2亿元和88.2亿元,分别增长20.2%和22.1%。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吸引碧桂园、苏商集团等知名企业到融水投资开发,为县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大苗山城等重点项目为主导,着力打造具有苗族元素的生态休闲宜居城市,年内实施城镇化重点项目建设26个,完成投资18亿元,水东新区路网建设、县城防洪综合治理、四荣新集镇搬迁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市政路网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镇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年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县城美誉度不断提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破解制约发展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多渠道筹融资模式,交通融资到位资金2.35亿元,积极推进乡乡通二级路工程,罗城至洞头等二级路建设步伐加快,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融水段)、省道S208富禄至丹洲二级路(融水段)实现开工,同练至贵州界等三级路稳步推进,培秀至白坪等旅游公路实现全线通车,年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27亿元,外联和内联路网不断完善。道路管护工作扎实开展,被评为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并作为广西三个推荐县之一参评2018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以精准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下足绣花功夫,做实精准文章,以钉钉子精神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全县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聚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攻坚。坚持大扶贫格局,聚焦精准发力,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三块硬骨头,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实效。年内实现15个贫困村出列、18164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顺利通过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四合一”实地核查,并代表广西在全国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突出重点领域,切实补齐短板。坚持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脱贫的关键瓶颈和突出困难,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县年内共筹措涉农整合资金7.41亿元,增长20.88%,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亿元,增长45.34%。贫困村屯级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贫困村屯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扎实推进,2016年、2017年实施项目入住率位居全区前列。“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深入实施,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因村施策发展壮大,中央定点帮扶和粤桂扶贫协作深入推进,就业扶持、教育扶智、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稳步实施,贫困群众后续发展得到有效保障。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义均”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经验得到国家卫计委的肯定,融水经验在全区推广。“平安融水”建设扎实开展,连续十一年在国家、自治区重大会议期间和重要节庆敏感时期实现“零上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6年 4月28日,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州大桥暨城南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融水水东新区的城南片区进入发展快车道
融水千户苗寨一期工程新楼房航拍图(欧明熙摄)
2017年5月1日,广西重点建设项目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游客在老君洞游览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融水县:探访产业脱贫新路
近些年,随着脱贫攻坚、“三农”政策的深入推进,大苗山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绕山水泥路修好了、4G网络全覆盖了、扶贫项目落地了……近日,记者用三天时间深入苗山腹地,用镜头和笔记录下苗山之变、产业之兴、百姓之乐。 【详细】
融水县:发展高山农业 10万斤蓝莓正陆续上市
6月22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龙令村,当地农户正在田里摸螺。由于高山稻田养殖的田螺口感好,农户根本不愁销路,摸上来的田螺将被上门收购的商家送往柳州,以满足柳州市每天近200吨的田螺需求。近年来,融水县通过打出扶贫“组合拳”,大力发展高山农业产业,为当地 【详细】
融水县:建729家农民合作社
“我办合作社时就有贫困户参加了,成立茶叶公司后有15户贫困户入股,带领100多户村民增收,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发展茶叶约5000亩。”6月18日,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振民村村民韦老四说。近年来,该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贫 【详细】
融水县:田螺养殖成富民产业
“拱洞乡今年建立有龙培、龙令、高武等螺狮繁育基地6个共1600多亩,田螺养殖基地2400多亩,全乡预计田螺产量达600吨,养殖户的收入会有所提高。”5月28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乡长梁太坚说。 【详细】
融水县:紫黑香糯撑起特色扶贫产业
良寨乡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145公里。主导产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辅以紫香黑糯为龙头,茶叶、杉木、油茶、毛竹、金银花、百合等多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乡种植紫黑香糯近2000亩、茶叶1500亩,主要分布在大里、安全等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