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县农业局拿这个良种的红薯种苗来发给我们,还教我们新的种植方法,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个产业,对我们增收很有帮助,非常感谢。”领到优质红薯种苗的贫困群众韦珠玉高兴地说道。
八圩乡立坳村是南丹县较为偏远的一个贫困村,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比较深,群众增收的渠道狭窄,为加大帮扶力度,多渠道发展脱贫产业,南丹县农业局在该村引进鲜食型红薯产业,种植品种为桂紫薇薯1号,无偿提供优质红薯种苗和高产种植技术指导。建立种植示范基地30亩,目标产量2000公斤,亩产值3000—4000元。
8月1日,该县农业局在立坳村洞弓屯举办鲜食型红薯种植技术培训现场会,指导贫困群众将已收获玉米的土地,重新翻犁起厢,种植秋季鲜食型红薯。技术专家还现场示范红薯高产种植方法和科学施肥技术,详细讲解田间管护、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红薯留种贮存方法等,推广红薯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培训会结束后,农业局技术员组织村干、队干为贫困群众免费发放红薯种苗。当天,共发放红薯种苗5万多株。(冯小青 吴再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丹县:朵朵黑木耳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南丹县六寨镇六寨社区老街屯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劳作的菌民在大棚里来回忙碌,拌料、装袋、码包、准备灭菌等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在一字排开的接种箱前,技术人员在“接种“着致富的梦想,旁边是整齐地排列着已经接种好的菌棒。 【详细】
广西构筑产业扶贫大格局 “5+2”特色产业平均覆盖率达77.65%
广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关键举措和根本出路,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区扶贫特色产业目录增加到78个,县级扶贫“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77.65%,构建起“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 【详细】
昭平县:腐竹加工开拓生态产业链
从2014年开始,昭平县木格乡进源村腐竹生产企业按照“黄豆种植+腐竹生产+豆腐渣养猪+猪粪产沼气+沼气液育茶叶”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的腐竹加工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业收益。目前,腐竹生产链已安排当地30多人就业,年生产腐竹近160吨,出栏生猪500头,并 【详细】
融水县:大苗山绿色引领产业升级
再次荣获广西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成功入围全国“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县6个村列入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名单、8个乡镇获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小荣村获全国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盛夏时节,记者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看到这一串串闪光的荣誉,印证 【详细】
凌云县:上半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市
服务业发展与每一个个体休戚相关,也影响着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方向。今年以来,凌云县把推动第三产业(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挥它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上半年第三产业(服务业)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