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7日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记者 林冬冬 通讯员 骆泓铭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刘入源(左)向前来购买种羊的客商介绍有关情况。

  近年来,博白县行动迅速,思路清晰,着眼产业扶贫,一系列顶层设计、规划部署、扶持政策相继出炉,搭起了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四梁八柱”。如今,一个个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力量正在集结。

  走进博白县江宁镇刘入源的努比亚黑山羊养殖场,远远地就听见羊圈里传来一阵阵“咩咩”的叫声,穿着白大褂的刘入源正在给羊喂食。

  “公司选育种羊并提供技术,交给农户养殖,出栏后公司再保价收回,进行销售。”广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入源说,目前,黑山羊养殖产业已辐射全县17个行政村,县内累计发放800多头山羊给农户进行养殖,已有2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随着中央提出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了。产业扶贫,没有“粮草”不成。2016年,博白县委、县政府拿出3000万元作为扶贫贴息基金,撬动信用社扶贫小额信贷3.6亿元,形成了“公司+基地+支部+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

  经考察,刘入源的公司获得了落户占地40多亩,总投资600多万元的“广西自治区标准化种羊示范基地”的发展机会,该基地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促进养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公司已拥有6个品系的努比亚种羊和存栏肉羊2200多头,标准化羊舍12幢共8000多平方米,生态草场150多亩,年产值超500万元。

  70岁的谢玉军是江宁镇六佳村的贫困户,回忆起几年前的日子,感慨不已。2012年,他的儿子谢富阳考上了大学,没钱交学费,一家人愁云密布。这时,刘入源主动为他送去5000元,并提出指导他饲养山羊,两年后,他家已发展到100头种羊的规模,生活水平大为改善。

  这是博白县努比亚黑山羊养殖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刘入源的公司已探索出“自主经营”“托管代养”“入股分红”的三大产业扶贫模式,成功带动350户农户养羊,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解决了近500人的就业问题。

  “今年,我们将工作重心放在羊肉深加工上,拉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刘入源说,肉羊屠宰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下一步,他们还将试行推出羊肉罐头、羊巴等深加工产品,届时将基本形成努比亚黑山羊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的产业格局。

  得益于科学精准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博白县建成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产品加工、服务基地。

  在博白县乐土三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沃柑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2015年起,三桦公司打造“一起同柑”的沃柑品牌,推出“自主经营”“入股分红”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累计辐射带动2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在博白县黄凌镇凌丰农牧有限公司,张志明转变发展观念,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的路子后,发挥致富领路人的作用,带领当地贫困群众发家致富。目前,合作社已推出“坡塘百香瑶鸡”品牌,正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镇各村推广……

  种养大户、产业能人、新型主体“领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如今,博白县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了,身动起来了。

  “找出了‘贫根’,牵紧产业扶贫‘牛鼻子’,还有好政策、好项目,产业的‘根’自然扎得越来越深了。”如何抓好产业脱贫事业,博白县已给出自己的扶贫方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