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讯 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彭新村种植的富硒红、黑米水稻,田间交易价达每公斤4.8元至5元,高于普通稻谷2元。加工后的红米、黑米则上扬至每公斤10元到12元。该村红、黑米在市场上成为“香饽饽”。
“拥有这番好光景,全因找准了路子。”彭新村一村民说,该村曾是贫困村,2014年村党支部换届,陈熙成担任村支书,开始了特色种植之路。
陈熙成与村民一起摸索,最后找到了特色水稻种植项目,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免费发放红黑米稻种给社员和贫困户并签订回收协议。2016年,全村红、黑米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亩,加入合作社的75户农户中贫困户有35户。
“这一特色种植效益十分显著,社员农户每亩增收300元至500元,2016年彭新村实现整村脱贫。”那彭镇党委书记符艳光说,在脱贫路上找准扶贫产业很重要。
通过电商推广后,该村“彭新”红黑米的牌子慢慢响亮起来。今年1月,钦州一公司与该村合作社签订5万公斤红黑米稻谷收购协议。3月,该村成为全市第一家红黑米种植生态示范基地,红黑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00亩,社员增到210户,还带动周边村屯农户参与种植。(周顺彬)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钦南区:那丽镇三华李种植绿了田园富了民
“您是要20公斤吗?明天摘好送出去,保证果又大又脆甜。”6月10日,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殿艮村村民黄晖才用电话接下订单。他家种植的12亩三华李今年喜获丰收,类似这样的电话订购,一天有好几单。 【详细】
钦南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尽管窗外的气温超过30℃,但在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圩埠村的澳门纺织生产线培训现场,18名“工人”正在针织机前娴熟地做着针织活儿。 【详细】
钦南区:开展脱贫增收“1+1”行动
4月11日一大早,钦州市钦南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驻沙埠镇坭桥村第一书记韦唯来到村民颜朝京的养猪场。此时,55岁的颜朝京与儿子正忙着清理猪圈,给猪喂食。 【详细】
[钦南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钦南区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也是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清新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渔家风情浓郁,拥有三娘湾、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麻兰岛、那雾山森林公园、龙门群岛七十二泾、白石湖公园、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钦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