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来源:忻城县委宣传部 作者:蓝春青 蓝德龙 石佳连 莫亚丹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忻城大地展新姿。

  莫土司衙署。 蓝德龙 摄

  游客在薰衣草庄园浪漫花海中拍照。(蓝德龙 摄)

  红水河乐滩库区风光。(资料图)

  内城小景。蓝日福/摄

  泮水生态公园美如画。(资料图)

  神秘湖。(樊绍光 摄)

  忻城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贫困县,经过20多年的扶贫开发,由昔日“不适宜人类居住”“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山区小县城,慢慢蜕变成一个科学发展进步县和生态特色旅游名县。

  如今的忻城,有生态秀美的自然风光,有古色古香的莫土司衙署,有如诗如画的薰衣草庄园,有“小三峡”之称的红水河生态景区,有瓜果飘香的生态蓝莓园,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湖,有“果汁之王”美称的百香果基地……这些都是忻城县吸引众多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

  莫土司衙署位于忻城县翠屏山北麓,目前是国家3A级景区。它由土司衙门、祠堂、官邸、大夫第、三界庙等建筑群组成,总面积38.9万平方米。莫土司衙署建筑皆砖木结构,既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特点,又有壮民族的建筑艺术特色,气势宏大,格调典雅,被誉为“壮乡故宫”。从1992年正式对游客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今年国庆节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

  薰衣草庄园是国家4A级景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约3000亩,是集农业旅游观光、婚纱摄影基地、影视拍摄基地、薰衣草深加工产业和特色经济苗木种植园和香草集市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作为广西最大的香草种植园,园内种植上百个香草品种,处处呈现如诗如画的美景,每年花季游客络绎不绝。仅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县就接待游客33.2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3.5%。

  近年来,忻城县结合“石多、土少、水缺、山秃、路烂”大石山区贫困县实际,创新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健康医疗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等六大扶贫工程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89672人减少到2017年底51546人,贫困发生率从21.18%降到13.65%。目前还有5133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今年计划脱贫20866人,为实现今年脱贫目标,忻城再出妙招,再下猛药,确保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忻城县思练镇凤凰山牧场是该县重要的育肥牛综合示范基地,贫困户可以通过“入股分红”“公司代养”“贫困户领养”等三种模式参与育肥牛增加收入,实现脱贫摘帽。(蓝德龙 摄)

  育肥羊奔富路。蓝德龙摄

  在欧洞乡众智百香果种植基地,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百香果。百香果产业已成为忻城县贫困群众脱贫的香甜产业。(蓝德龙 摄)

  游客选购忻城县糯玉米。(蓝春青 摄)

  种桑养蚕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法宝”。(蓝德龙 摄)

  产业扶贫:“五产融合”凝聚脱贫合力

  近三年来,忻城县坚持以市场为抓手,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狠抓桑蚕、百香果、糯玉米、育肥牛、养羊等五大特色扶贫产业,全方位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档升级,凝聚产业扶贫强大合力,助农脱贫致富。

  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五大特色产业的资金扶持,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扩大特色产业覆盖面,让每个贫困户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增收产业,增强农户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县桑园面积26万亩、糯玉米8万亩、百香果2万亩、育肥牛存栏8.2万头、育肥羊存栏12万只,5个主导产业年总产值20590万元,特色产业覆盖90%以上贫困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067元。

  该县聚焦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发展,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以大产业支撑大发展、带动大脱贫。目前,全县有以莫老爷丝绸有限公司、长和农牧有限公司、高龙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主的龙头企业15家。该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抓好166家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建设,打造旅游、牧业、水果、休闲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优质发展新引擎,带动4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5个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助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破解贫困群众“收入难”等问题,该县将90%的扶贫整合资金用于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覆盖90%以上的贫困户。同时,以思练凤凰牧场、大塘大自然牧场、古蓬弄谷肉牛养殖基地等企业为支撑,对“无人力、无能力、易地搬迁”等贫困户采取企业“委托代养”方式,让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户户有收入”,实现“产业兜底,旱涝保收”目标。目前,该县发展肉牛养殖农户1.2万户以上,覆盖70.2%贫困户。

  基础设施:“四大歼灭战”打响翻身仗

  今年以来,忻城县提出“三大歼灭战”重大决策,以资金整合为抓手,积极创新扶贫方式,变分散式扶贫为综合扶贫,整合部门资金集中投向村屯道路建设、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促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实施“村屯路硬化歼灭战”。融资3.75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实现所有贫困村屯(527条1000.2543公里)全部通水泥路,村屯级道路硬化排在全区前列。

  实施“危房歼灭战”。筹措4000万元实施“危房歼灭战”,将2019年、2020年的危房改造任务提前到今年实施,2019年6月份前消除全县危房。针对全县447户极端贫困家庭,在安排最高等次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基础上,县财政再补助每户2万元,即采取财政“兜底”的方式,为极端贫困户建房,确保其住房有安全保障。在9月份全区统计排名中,该县危改工作进度排在前列。

  实施“饮水安全歼灭战”。在上级下达项目的基础上,再整合40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人饮工程,2019年上半年全面解决困难群众安全饮水问题。今年7月,该县基础设施建设从去年的全区倒数提升到第一,打响了脱贫攻坚“翻身仗”。

  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歼灭战”。整合资金4000万元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篮球场、戏台、卫生室、文化综合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文化室、图书室、文化宣传栏等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目前,全县已有136个村屯配备有公共服务综合楼、篮球场、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2019年上半年将全面解决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

  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光明小区安置点一角

  整村搬迁的增仰村旧貌。(蓝春青 摄)

  增仰村搬迁户原来的旧房子。(蓝春青 摄)

  扶贫搬迁:“新旧交替”合力改善民生

  “拿到钥匙后,我简单装修一下就可以入住了,再到附近打点零工,很快就可以脱贫了。”10月19日,在忻城县2018年第三批易地扶贫搬迁分房仪式上,大塘镇六安村弄来屯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昌明喜获新房。罗昌明原先居住的是破旧的土胚房。根据县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和其他搬迁贫困户一样,每人交2500元自筹资金就可以拿到相应面积的新房。

  贫困户罗昌明房子的“新旧交替”是忻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忻城县不断探索帮扶模式,做足功课:一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结对帮扶培训;二是与搬迁户签订1对1扶持就业协议,扶持搬迁户发展服务业、农林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特色种养业、移民创业园等项目;三是计划通过配套农贸市场解决1180名贫困人口就业或自主创业问题;四是计划由财政投入77.897万元作为租金,在各搬迁安置点建设每户30平方米的“微菜园”,补贴三年租金免费提供给搬迁户种植;五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行集中托养,解放残疾家庭劳动力,确保劳动力能腾出时间、有精力创业或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六是制定搬迁户过渡期生活补助政策,针对2016-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按照“每户每月补助1000元,共补助3个月”的标准发放过渡生活补助费,为搬迁群众的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电商扶贫:线上线下构建产销融合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忻城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实施“互联网+”工程,积极探索“电商+贫困村”“电商+贫困户”等联动扶贫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网货下乡”的双向通道,电商扶贫成为脱贫致富“新引擎”。

  过去,忻城县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量优质农特产品都处于“养在深闺无人知”的状态中,而群众只是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商品,于是出现“只进不出”的现象。电商虽然方便了群众购买商品,却没有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2016年落户后,忻城县积极引入“互联网+”,探索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产品加工、仓促、交易及市场与电商平台等各环节建设工作,减少流通环节,增强竞争力。实施“千村万户”“村邮乐购”“电商扶贫”等工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企业,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借助电视直播、网络直播等平台,开展电商销售宣传活动,打造农产品品牌;整合种植、销售、物流、金融等多种资源,通过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网上平台企业合作,加强农副产品在天猫超市、京东特色馆等平台的长期、稳定、批量供销,增强竞争力。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县电商销售额达2.62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1.441亿元,占比55%。

  健康扶贫:“四位一体”筑牢健康防线

  “健康扶贫政策好,贫困群众要知道。先看病后交钱,住院押金不用交。住院费用也好办,百分九十政府帮。得了慢病不要怕,赶紧去办治疗卡。头疼脑热不用扛,家庭医生来帮忙。”近日,忻城县健康扶贫政策要点传遍大街小巷。

  为啃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今年以来,忻城县积极探索健康扶贫医疗“兜底”模式,大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推动医疗扶贫政策落实,让广大贫困户看得起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家住忻城县新圩乡丹灵村的蓝秋荣患有多种老年基础性疾病,今年5月因患阑尾炎、高血压等病症在该县人民医院住了半个月,出院结算时,医疗费自费部分不到500元,只付了10%。蓝秋荣享受的是四位一体结算政策,即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四项保障政策,确保贫困患者门诊慢性病报销达80%以上,住院报销达90%以上。

  对特殊困难无法缴纳新农合医疗基金的贫困户,该县政府采取财政“兜底”的方式,帮助代缴新农合基金,确保贫困户参保率达100%。县委、县政府还决定从2019年起,由县财政统一代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农合基金,减轻贫困群众负担,筑牢贫困户医保防线。

  教育扶贫:“三个抓好”助力教育脱贫

  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对未入学或辍学适龄儿童采取“一人一”方案、“政府教育”两条线开展劝返工作。落实1名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1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帮扶联系人、包片村干部、屯长(或村民小组)承包负责;落实1名教育局领导、1名学校领导、班主任、1名教师承包负责;选派教育系统干部挂任51个贫困村小学第一副校长,任期1年主抓控辍保学工作。截至今年10月15日,已返校就读21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10人),全县还有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学生55人正在劝返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生2人)。

  抓好教育扶贫基金筹建工作。政府投入200万元,企业捐赠(已捐赠150万元),建立忻城县教育扶贫基金,用于奖励扶持贫困户大学生,鼓励贫困学子通过教育实现脱贫。投入200万元用于贫困户学生的交通补助,组织贫困“两后生”到区内职业院校进行培训,实行包吃、包住、包就业政策。

  抓好推普脱贫试点工作。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忻城县高度重视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县7个贫困村实施推普脱贫试点。通过发放一份倡议书、利用一辆大篷车巡回宣传、上好一堂推普脱贫公益课堂、开展一次推普夜校服务活动促进推普工作深入开展,营造人人都说普通话、个个使用规范字的社会氛围。(蓝春青 蓝德龙 石佳连 莫亚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