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凌云县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契机,破除贫困群众“不愿为、不想为”的等靠要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逐步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脱贫。
扶思想、重宣传、提志气。“扶贫先扶志”,思想引导是关键,该县坚持把精神扶贫放在第一位,突出教育引,重视贫困群众精神“补钙”,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深入开展“文艺下乡”进家入户,在全县110个(社区)全面开展让一个广播响起来、一个舞台跳起来、一间书屋用起来、一帮宣讲人讲起来、一场百家宴聚起来、一个篮球场动起来、一张网络连起来、一个宣传栏公示起来的“八个一”系列活动,深化“瑶家夜校”工作,推进农家夜校全面开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宣传好党的扶贫政策,组织新闻媒体深入脱贫一线采风,挖掘典型、宣传典型,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强烈愿望,提升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扶知识、重教育、提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文化教育是提升贫困户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关键,该县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建立完善“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学校关心、家长关注、教师关爱、学生发展”的机制,坚持教育工作从娃娃抓起,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破解因贫辍学难题,有针对性开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自强班”、白鹭班、盐田班等,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扶技术、重培训、提本领。凌云县紧盯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的需要,加强深圳盐田对口就业扶贫,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和贫困劳动力自身文化程度,就业需求等,狠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采取订单式培训,定向推荐就业岗位,特别是针对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的情况,结合农家夜校、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开设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专班,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在全县培养形成了自立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扶思路、重产业、提能力。思路决定出路,激发贫困地区群众主动性创造性,需切实把“帮眼前”和“扶长远”结合起来,该县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挖穷根、谋思路、找门路,一方面结合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和资源优势,有计划发展壮大茶叶、桑蚕、山茶油等地方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地方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加大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为典型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致富带头人发展因地制宜的脱贫项目,并通过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韦付增 杨再仪)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钟山县:下好“三手棋” 做实就业扶贫文章
今年以来,贺州市钟山县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贺州市、钟山县党委政府“促就业、稳民生”的工作部署,认真下好“三步棋”,通过扶真贫、真扶贫,振兴乡村经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新活力。截至10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625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427人次,其中贫 【详细】
自治区信用联社到大化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11月21日,自治区信用联社纪委书记欧泽馨在产权改革办、区联社河池办事处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保上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详细】
凌云县:“六强化”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近年来,凌云县紧扣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逐级压实工作责任,集中优势兵力,不断夯实基层根基,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详细】
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 安置贫困群众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融安县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6个,计划搬迁安置3286户13452人。目前,融安县各安置点完成发放钥匙及入住2924户11434人,入住率达85%。 【详细】
凌云县:喜气洋洋搬出大山住新家
“我经常外出务工,看到大家住着高楼大厦,过着好日子,我很羡慕!今天我终于也实现了,感谢党委政府,以后我一定努力工作,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11月18日,在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易地扶贫搬迁伶兴(坡帖)安置点入住仪式上,伶站瑶族乡初化村弄料屯群众代表上台讲话时如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