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讯 今年,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充包村村民何大伯种植的12亩海水稻喜获丰收。“今年种有12亩海水稻,可以收割到稻谷3600多斤,仅卖稻谷就可以收入1.8万多元,如果打成海红米出售收入可以增加一倍以上。”何大伯说。
钦南区海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海水稻其生长环境独特,主要生长在海杈连接的内河咸淡水地带,生长周期长达6个月,前后反复经历12轮海水的潮汐起降浸育,咸淡水的浸淹和烈日暴晒,无论海水多高多深都不会淹死海水稻的植株;不管稻杆如何倒伏在泥土上,稻谷都不会发芽变质。海水稻生命力十分旺盛而顽强,栽培全过程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全自然生长。所以海水稻所产的海红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粗粮,呈胭脂红色,红色主要是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锌与铁最为丰富,对肠胃不适也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十分适宜健康养生食用。
种植海水稻不仅可以产出海红米,还可以产出钦南沿海特有的滩涂特产——禾虫,种植海红米产出禾虫是钦南沿海农民利用滩涂和低产咸碱田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何大伯说,12亩田地每年就可以收获500多公斤禾虫,按今年市场收购价就有十几万元收入。据介绍,海红米按30元/公斤、禾虫200元/公斤计算,每亩海水稻收入万元以上。
目前,钦南区高度重视海水稻产业发展,要求把海红米打造成优势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并做大做强。钦南区沿海可种植海水稻的滩涂和低产咸碱田达3万亩,海水稻种植也将成为钦南沿海一带农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产业。(黄绍林)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钦南区:彭新村红黑米成“香饽饽”
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彭新村种植的富硒红、黑米水稻,田间交易价达每公斤4.8元至5元,高于普通稻谷2元。加工后的红米、黑米则上扬至每公斤10元到12元。该村红、黑米在市场上成为“香饽饽”。 【详细】
钦南区:那丽镇三华李种植绿了田园富了民
“您是要20公斤吗?明天摘好送出去,保证果又大又脆甜。”6月10日,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殿艮村村民黄晖才用电话接下订单。他家种植的12亩三华李今年喜获丰收,类似这样的电话订购,一天有好几单。 【详细】
钦南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尽管窗外的气温超过30℃,但在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圩埠村的澳门纺织生产线培训现场,18名“工人”正在针织机前娴熟地做着针织活儿。 【详细】
钦南区:开展脱贫增收“1+1”行动
4月11日一大早,钦州市钦南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驻沙埠镇坭桥村第一书记韦唯来到村民颜朝京的养猪场。此时,55岁的颜朝京与儿子正忙着清理猪圈,给猪喂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