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岗里剑麻丛丛,土山坡上果满枝头,果树下土鸡成群,村边桑绿蚕肥……这是记者近日在平果市部分贫困村采访时看到的喜人景象。
今年,平果市计划完成19个贫困村3256户1.26万人脱贫销号,将贫困发生率降至2.34%,力争整县实现脱贫摘帽。
围绕这一目标,该县创新思路,找准支点,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全面发展扶贫产业。目前全县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5.8%。
从2016年起,该县推行精准扶贫“第一家长”帮扶机制,全县共派出8805名干部担任精准扶贫“第一家长”,与1.68万户贫困户结成“亲戚”,要求从一般干部到处级干部,每人帮扶1至5户贫困户。
“我们推行‘第一家长’帮扶机制,目的是让脱贫政策落实到户、精准到人,让干部与贫困户共同谋划产业发展,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第一家长”黄志愿说。
黄志愿是海城乡拥齐村贫困户农国浪家的“第一家长”。在他的帮扶下,农国浪一家承包了6亩地种桑养蚕,桑苗、蚕种由政府免费提供,蚕茧由政府负责保价收购,全家人的生活慢慢好转。
发展产业,必须因地制宜。旧城镇康马村、同利村位于石窝之中,如今发展起剑麻产业。目前,全村800多户有一半以上种植剑麻,共有1万多亩。在康马村剑麻种植脱贫基地,从山脚至山腰的数百亩剑麻一丛丛地挺立在乱石缝中,两条1厘米粗的钢丝绳从山上架设到山下,一捆捆打晒后的剑麻通过钢丝绳滑轮运到公路边。正在地头的黄启和说,他家种了10.6亩剑麻,目前干麻丝收购价每公斤5元,今年纯收入6万元,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剑麻已成为石山地区群众增收脱贫的一项支柱产业。旧城镇副镇长蓝立斌介绍,全镇19个村共种植剑麻3万多亩,年产麻丝3000吨,年产值在1260万元以上。
同时,该县通过出台“以奖代补、蚕房补助”等政策措施,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进入太平镇茶密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长势良好的桑树林,绿油油的桑叶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传递丰收的信息。驻村第一书记介绍,该村2016年引进龙头企业创办茶密村绿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整1000多亩土地种桑,带动了150户贫困户发展桑蚕产业。在村头100多平方米的育蚕室里,七八名当地农民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给蚕宝宝喂食桑叶。
目前,全县桑园面积已达10多万亩,建有桑蚕合作社41家。今年截至9月底,有1.94万户农户参与发展桑蚕产业,已销售蚕茧6420吨。
为确保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该县成立了广西平果太照产业脱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公司牵头打造万亩油茶“双高”示范基地、3000亩精准扶贫构树一体化项目基地、万亩火龙果脱贫示范区、林下养鸡集中区等。
目前,该县万亩油茶“双高”示范基地已完成种植6500亩,基地建成后预计可以带动60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和劳务就业,预计可安排1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带动3000户以上贫困户参与的精准扶贫构树一体化项目基地正在着力推进;万亩火龙果脱贫示范区已完成种植5580亩;林下养鸡集中区已完成260个鸡舍建设,预计年出栏肉鸡700万羽,可解决3000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鸣区:特色产业造血“拔穷根”
进入初冬,便是洛神花的收割季节。洛神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有美容、瘦身、降血压的功效,被誉为“植物红宝石”。在南宁市武鸣区宁武镇长安村,高产量、高效益的洛神花被称为“脱贫花”,是该村30户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详细】
平果县:太平镇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聚力脱贫增收奔小康
截至目前,全镇建成1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平果贫困山区红色果业(核心)示范区,再建1个县级示范区——平果县太平镇蔬菜产业示范区和1个乡镇级示范区——平果县太平镇古案油茶双高种植示范区。示范区种植火龙果5000多亩,大棚蔬菜4200亩以上,油茶近800亩,林下套 【详细】
宾阳县:发展特色产业富农惠农
近年来,宾阳县以产业提质为方向,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做到“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打造产业品牌、提升产业价值链,着重发展粮食、糖料蔗、水果等产业,基本实现农村产业全覆盖,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兑现了产业富农惠农的承诺,全面带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 【详细】
平果县太平镇:布见屯生态乡村美如画
“以前我屯到处都是垃圾,很脏,从来没见像现在这么干净过。要不是村党支书记陆存组织带领我们屯搞清洁卫生,该收就回收,现在我们搞得很干净,什么虫子都没有了!”,平果县太平镇烈村布见屯黄大妈高兴地对笔者说这一番话。 【详细】
平果县:脱贫攻坚“硬骨头”越啃越香
今年以来,平果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扎实成效,脱贫攻坚“硬骨头”越啃越香。2018年,该县计划19个(含4个深度贫困村)贫困村脱贫出列,3270户12621人贫困人口脱贫销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