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广东新会区-广西宁明县结对帮扶以来,双方抓住粤桂扶贫协作历史机遇,立足宁明县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合作,积极引入广东优秀企业,创新粤桂扶贫协作新模式,通过“打造帮扶示范基地、建设扶贫车间、强化培训指导”等三项有效措施,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破解了东部地区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高的难题,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目标,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造帮扶示范基地。宁明县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倾力打造建设新会—宁明粤桂扶贫协作帮扶示范基地项目,形成东西部产业合作基地。目前宁明-凭祥贸易边境合作区已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东西部产业合作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35779.56万元(其中一期总投资为14750.15万元,二期总投资为21029.41万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19352.4 ㎡(折合179.03 亩),总建筑面积为127978.46 ㎡;其中一期规划用地面积为59025.43 ㎡(合88.54亩)、建筑面积为50068.34㎡,二期规划用地面积为60326.97 ㎡(合90.49亩)、建筑面积为77910.12 ㎡;共有18栋标准厂房,主要引进服装加工业、电子加工业、坚果加工业、海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打造成为东西部产业合作、粤桂扶贫协作帮扶示范基地,实现地方和企业共同发展、双方共赢的目标和效果。
建设扶贫车间。宁明县在打造东西部产业合作、粤桂扶贫协作帮扶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根据贫困人群的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了广西宁明县泓瀚科技有限公司、宁明县广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宁明县鼎泰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宁明县德润服装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驻标准厂房,大力建设“厂房式”的粤桂扶贫协作“扶贫车间”,积极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和易地扶贫搬迁户群众进入车间工作。如广州市海润实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3月建成投产,6月通过县扶贫办、人社局、财政局会审认定为宁明县第一批就业扶贫车间,现有员工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人(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5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目前,全县13个乡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73家,安置当地群众就业20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3人;已通过评审认定45家,安置就业9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9人。“扶贫车间”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就业难的问题,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助推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化培训指导。宁明、新会在开展“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工作中,注重强化扶贫劳务协作,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双方搭建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劳动力资源、空缺岗位信息互通共享和匹配对接,为宁明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新会务工的人员提供岗位信息、就业推荐、政策咨询等免费就业服务;引导、组织江门企业到宁明开展用工招聘。今年2月份宁明、新会两地联合开展以“促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助力增收脱贫”为主题的粤桂就业扶贫协作暨宁明县2018年“春风行动”企业用工现场招聘活动2次,提供就业岗位10000余个,帮助3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2018年,就业服务办公室共成功组织推荐95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组织7期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搬迁劳动力66人,为他们“传经送宝”,提高他们的技能,帮助他们就近就业增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陆铁山)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融水县:特色产业覆盖九成贫困户
“我们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合作社与古顶村93户贫困户抱团发展,养殖德国镜鲤、黄蜂鱼、草鱼等鱼类,目前许多饭店、鱼庄都向我们订购。”1月7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鲤鱼洲合作社负责人莫世豪说。 【详细】
柑橘产业 赢得市场才有未来
1月5日,广西第三届柑橘大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召开,500多个柑橘种植基地的60多个品种柑橘“聚会”。主办者之一的广西柑橘行业协会希望,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柑橘产业链各个环节,搭建面对面交流的产销平台,促进广西柑橘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详细】
宁明县:创建扶贫“爱心超市”提振群众脱贫志气
2018年来,为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和决心,广西宁明县创新“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扶贫济困运作模式,充分吸引社会各方面扶贫力量,大力建设脱贫攻坚“爱心超市”,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挥广大群众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助推全面打赢全县脱 【详细】
环江县:利用地域优势做大做强桑蚕扶贫产业
2018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充分利用良好的地域优势,大力引导和推广贫困户(农户)发展桑蚕产业,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实施科技兴蚕,积极发展现代蚕业模式,把桑蚕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桑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