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按照“一县一策”的要求,全力抓好个性化重点问题治理,结合大化县极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以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为主题的“小专项”治理,坚决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以“小专项”带动“大专项”, 以“五强化五突出”抓好扶贫资金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强化专项预防,突出构建阳光“易安”。县纪委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专项预防腐败工作,制定5项预防制度,落实“1对1”监督机制,全县13个扶贫搬迁安置点均安排县、乡两级纪检监察监督干部,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严密监督。2018年以来,共组织3个督查组开展对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的专项检查3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个。对于敢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指标“奶酪”的,坚决给予查处。截止2018年12月底,大化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信访举报6件,初核6件,排查线索6件,立案3件,结案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
强化监督检查,突出深挖问题线索。2018年8月、11月,县纪委对扶贫涉农项目及资金监管方面分别开展了两次全面的督查暗访,发现并督查整改问题34个。同时,指导督促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派驻纪检组开展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为主题的“小专项”监督检查。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岩滩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小专项”治理,动员了59户已报名移民搬迁项目的农户退回危房改造指标补助款869516元,追回群众重复享受的补助资金。都阳镇的“小专项”治理,通过镇级“廉政数据库”对重点扶贫资金的全程跟踪检查,发现问题线索21条,完成违规违纪款整改266514元,立案审查3人,给予党纪处分3人。
强化执纪审查,突出问责力度。县纪委加强执纪审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紧盯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深入查找突出问题。截止2018年12月底,共收到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中的违纪和贪腐问题信访举报76件,初核76件,排查线索61件,立案查处49件(贪污侵占类8件,挪用类26件,优亲厚友类5件,吃拿卡要类4件,其他腐败问题6件),已结案4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人。
强化警示教育,突出干部清正。县纪委认真按照在专项治理中加强警示教育要求,积极动员县乡两级力量,编发手机宣传短信20000多条、印发监督举报联系卡和致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封信各26000份、悬挂横幅标语和永久性固定标语250余条(块),2018年共通报10期23起典型案例到村屯。利用县纪检监察网、大化视点、大化电视台等网络微信电视媒体平台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知晓率,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营造参与专项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去年开展系统外“以案说纪说法”警示教育专题讲座6场次,其中,对全县村级干部1场次,对项目资金监管部门3场次,对教育系统2场次。
强化建章立制,突出纵向监管。大化县创新管理机制,将下放到乡镇实施的50万以下项目屯级道路建设,共9条6.21公里,投资242.94万,实施涉农扶贫项目及资金监管,坚持做到实施前公示、实施后公告,方便群众监督。同时,一年开展2次专项督查,防止扶贫项目及资金违规使用。县审计部门将财政扶贫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强化专项审计力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覃文军 覃伟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宁明县:突出产业合作 建设扶贫车间
自2017年广东新会区-广西宁明县结对帮扶以来,双方抓住粤桂扶贫协作历史机遇,立足宁明县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合作,积极引入广东优秀企业,创新粤桂扶贫协作新模式,通过“打造帮扶示范基地、建设扶贫车间、强化培训指导”等三项有效措施,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农村 【详细】
合力护航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更加密集、资金投入量更大。为了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查缺补漏,不断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2018年12月中下旬,自治区纪委监委邀请部分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以及无党派人士,分成3个巡查调 【详细】
宁明县:创建扶贫“爱心超市”提振群众脱贫志气
2018年来,为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和决心,广西宁明县创新“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扶贫济困运作模式,充分吸引社会各方面扶贫力量,大力建设脱贫攻坚“爱心超市”,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挥广大群众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助推全面打赢全县脱 【详细】
环江县:利用地域优势做大做强桑蚕扶贫产业
2018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充分利用良好的地域优势,大力引导和推广贫困户(农户)发展桑蚕产业,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实施科技兴蚕,积极发展现代蚕业模式,把桑蚕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桑蚕 【详细】
巴马县:龙头企业带旺扶贫产业
盘点去年收入,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江团村贫困户蒙丁拔笑了,仅是卖猪崽就收入2万多元。他告诉记者:“以前没市场,价格低,大家都不敢养。现在加入合作社,不愁销路,我们家就养了8头母猪。”村里成立的养殖合作社,极大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