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天天有进账,多则上千元,少则几百元。”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禄宦塘村卜英俊向笔者细算他家种植豆角的“幸福账”。去年,他家光种植豆角这一项就增加收入4万多元。
在那思镇,从豆角种植中“掘金”的人还有很多。去年那思镇种植豆角1500多亩,产值近2000万元,豆角种植覆盖该镇10个村委500多户群众。
传统的豆角种植产业,何以在那思镇做成千万元的产业?
“政府搭台、部门联动,做好产销服务,确保群众稳产增收。”那思镇党委书记梁云龙说。
据了解,那思镇群众素有种植豆角的习惯,但以往都是零星种植,如扩大种植规模,销路是个大难题。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那思镇专门组成工作组,一方面瞄准在外做蔬菜流通生意的本土致富能人,动员其回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另一方面主动联系联镇包村帮扶单位,寻求帮助。
在一番动员后,在合浦做蔬菜生意的本地商人卜德禄回村,投入30多万元在禄宦塘村成立禄合种植合作社,并提供技术指导和收购豆角外销。同时,针对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以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的情况,由合作社向有种植意向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并签订保价收购协议。
由于提前谋划销路,该镇群众无后顾之忧,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各联镇包村单位在开展帮扶过程中,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豆角种植行列,并提供资金支持,主动联系农业、科技等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去年那思镇参与豆角种植的500多户群众中,贫困户有200多户。
“如果不是政府牵线搭桥,提前帮助解决销路问题,我家也不敢种这么多。”看着收购商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豆角,禄宦塘村村民黄仟章说,他家去年种植豆角7亩多,收入5万多元。
“那思豆角由于卖相好、品质好,有着‘山泉豆角’的美誉,在外面很抢手,这跟本地良好的土质气候环境有关。”负责蔬菜流通销售的卜德禄说。去年,经禄合合作社向北海、防城港、柳州等地流通的那思镇豆角达150多万公斤。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钦南区:海红米成致富新产业
今年,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充包村村民何大伯种植的12亩海水稻喜获丰收。“今年种有12亩海水稻,可以收割到稻谷3600多斤,仅卖稻谷就可以收入1.8万多元,如果打成海红米出售收入可以增加一倍以上。”何大伯说。 【详细】
钦南区:彭新村红黑米成“香饽饽”
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彭新村种植的富硒红、黑米水稻,田间交易价达每公斤4.8元至5元,高于普通稻谷2元。加工后的红米、黑米则上扬至每公斤10元到12元。该村红、黑米在市场上成为“香饽饽”。 【详细】
钦南区:那丽镇三华李种植绿了田园富了民
“您是要20公斤吗?明天摘好送出去,保证果又大又脆甜。”6月10日,钦州市钦南区那丽镇殿艮村村民黄晖才用电话接下订单。他家种植的12亩三华李今年喜获丰收,类似这样的电话订购,一天有好几单。 【详细】
钦南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尽管窗外的气温超过30℃,但在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圩埠村的澳门纺织生产线培训现场,18名“工人”正在针织机前娴熟地做着针织活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