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5日 来源:百色新闻网 作者:陈仁宝 农玉箫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硕果累累的柑橘、成片苍翠的桑树、活蹦乱跳的生态鸡……如今,在德保,笔者悄然发现以往成片撂荒的田地、山坡,“冒出了”各类种植养殖基地,各乡镇村屯挂牌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随处可见。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德保县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实行“一引领一基地两覆盖五集中”的“1125”工程狠抓扶贫产业发展。“一引领”,即党建引领促推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党群致富共同体;“一基地”,即一村一产业基地,确保产业基地全覆盖;两覆盖,即贫困户、贫困村集体经济进入产业基地发展全覆盖;五集中指创业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技能培训、资金政策、金融保险等向产业基地集中。如今,引进的10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县135个产业基地发展如火如荼,“5+2”特色产业(柑橘、桑蚕、山楂、生猪、甘蔗、鸡、八角)覆盖贫困户16885户,覆盖率89%。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德保县积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用大党建引领大扶贫,推动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工作。通过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实现“建强一个党组织,建好一个基地园,办好一个合作社、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目标。

  走进都安乡健茂生态柑橘示范园,冬日的农村一改往日“灰头土脸”的模样,而是一幅生机勃发的景象,凌雷村农民们正在果园里忙着采收沃柑,利用冬季农闲务工大赚一笔。

  2016年,都安乡凌雷村加强党支部带动,引进健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柑橘种植。为了保证外来企业入驻稳定,村党支部积极协调土地流转,并与企业商议优先解决贫困户的就业和增收问题,把贫困户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绑定联结起来。凌雷村的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为企业入驻解决劳动力、土地和基础设施的问题,为了园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村“两委”又鼓励村里的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确保园区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合作社捆绑带动298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年可增收28700元。得力的村党支部把健茂生态柑橘园建成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示范基地。如今,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基地发展,实现股金、租金、薪金“三金”收入。

  为了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产业基地,该县出台《德保县贫困村产业基地全覆盖工作方案》,让各贫困村结合本村实际,原先有产业就根据本村贫困户的需要扩大发展产业;对原有效益不太好的产业基地,通过提质增效振兴产业保基地;对没有基地基础的贫困村划片组建产业基地,本村无连片基地的,可以在邻村租地发展;村集体与现有的公司、合作社、经济能人合作,折现入股,县财政投入资金支持村集体建设1个产业基地。截止2018年底,全县89个贫困村共有108家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基地(园)。

  黄明聪是燕峒乡巴龙村晚伏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与老伴都已年过80,常患病,唯一的儿子又残疾,家里没有劳动力,生活艰难。如今,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该村柑橘产业基地建设的他,连续2年,每年分红3500元。

  为了确保所有贫困户都能共享基地发展红利,该县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病因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且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户,可通过委托代管或入股分红的的形式,与产业基地建立起长期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业基地全部覆盖当地贫困户。该县还要求将贫困村集体经济入股到产业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基地共同发展。

  此外,该县还强化创业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技能培训、资金政策、金融保险等发展“五要素”集中向基地倾斜,为基地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中,要求每个基地培育3-5名致富带头人,每名致富带头人要帮扶带领5户以上贫困户发展产业,创业致富带头人主要解决谁来领办产业基地的问题;龙头企业主要解决生产标准和产销对路的问题;技能培训解决种养技能培训跟不上的问题;资金政策主要解决大水漫灌,资金使用不精准的问题;金融保险解决资金不足和防范生产风险问题,确保人才、资金、技术等集中基地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