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铝矿山作为全国铝土矿资源富集区,自上世纪90年代建设投产以来,就面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问题。按现有采矿规模测算,该县矿区开采的面积将达到10万余亩,其中90%以上为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
如何避开“先开采、再治理”的老路,该如何抚平“生态伤疤”?针对矿地矛盾、人地矛盾、土地复垦等难题,该县与企业联合创新采矿临时用地制度,开发复垦先进技术,边开采、边治理,找到了矿地融合发展之路。去年,国务院对平果创新采矿临时用地制度、有效保护耕地的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
眼下正值甘蔗上市季节,走进太平镇古案村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采矿区,只见经过复垦后的矿山,已经变成平坦的田地,一排排的甘蔗、木薯挺拔、鲜亮。在原来的矿坑上,该县建起木薯、甘蔗、蔬菜等农业产业园和边坡植被示范区,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
A“临时用地”还地于民
平果是全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5亩。按征收方式解决采矿用地问题,将导致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企业虽然获得被征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但由于没有耕种的动力和条件,大量复垦的土地面临被丢荒的窘境。
“建设伊始,我们就确立‘不让农民失去土地’的采矿策略。”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矿业公司经理王更生说,公司采矿用地由原来的征收出让方式,改为临时征用方式,土地复垦后再归还农民。
从1999年起,平果市与企业联合开展平果铝土矿采矿用地改革研究,并提交了全国首份采矿临时用地改革专题研究报告。2005年7月,原国土资源部批准平果市为全国第一个“采矿临时用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平果铝土矿开采用地方式正式由“征收”改为“临时用地”。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平果铝土矿采矿临时用地制度逐渐成熟完善。2009年1月9日,中铝广西分公司在龙孚采场举行了还地协议签字仪式,将复垦完毕的62.9亩租用地归还农民,完成了“租地-采矿-复垦-还地”的首次完整循环,真正实现“还地于民”。
该县试行临时用地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同类矿山企业解决采矿用地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该县采矿临时用地制度创新示范点已被列为全国首批13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四个创新”示范点之一。
B复垦见绿采矿无痕
平果铝矿山碎石多,耕地大多是“瓢一块、碗一块、一个斗笠盖一块”,过去农民只能种些玉米糊口。
“采空区土地经过1-2年土壤培肥,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同类型耕地的单产水平。”在古案村甘蔗栽种技术示范区,平果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黄颖指着眼前的一片甘蔗地说,“像这片甘蔗,现在亩产达6吨。”
为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中铝广西分公司率先进行开采、复垦及生态重建试点工作,成功研发了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区复垦的系列技术方法,完善了矿山“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的高效系统,解决了堆积型铝土矿的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技术难题,在该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经过多年的治理,平果铝矿山1.55万亩土地完成了复垦,采空区的土地资源得以迅速恢复到可利用状态。“我们村把复垦的土地流转给老板种植甘蔗,每家不仅得到租金收入,还可以到基地里打零工,生活越来越好。”古案村村民黄国相说。
截至目前,该县矿区累计办理临时用地2.7万亩,采矿用地归还农民9930亩,临时用地补偿农民5.39亿元,达到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农民满意的“三赢”目标。
C矿坑上建起产业园
采空区经过复垦的土地平整成片,经过培肥的土壤更加肥沃,加上矿山宽阔的运输道路,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当地政府牵头与扶持下,马头镇、果化镇、太平镇、坡造镇等矿区周边乡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模式,发展肉牛、构树、“双高”糖料蔗等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目前,该县在采空区上已经建成木薯、甘蔗、蔬菜等农业产业园和边坡植被示范区,总面积达855亩。
此外,该县将集约用地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在残矿回收、工程复垦、采石等工作中,用工优先考虑贫困群众,土地垦后交还给矿区群众种植经济农作物。同时,采矿企业每年投入资金对矿区乡村进行扶贫、支教,并安排公益性建设项目。
“合理利用复垦土地资源,不仅可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还能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平果市县长孙环志说,该县将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集聚、环境持续改善,延伸“种、养、加、销、游”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打造多功能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丹县:特色生态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南丹县借助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资源环境,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心工作,把打造特色生态农业新标杆作为主攻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奋力而为,实现了农业品牌和农产品质量双提升。 【详细】
马山县:构建电商体系 发展生态旅游
近年来,马山县将消费扶贫作为有效拓展扶贫广度和深度、提高扶贫质量和效率、激发贫困户创业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电商体系、发展生态旅游、深化“体育+”马山模式,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详细】
平果县:医共体团队帮扶实现常态化
3月19日,在平果县太平镇壮烈村,72岁的贫困户黄霞妮接过医生递来的药,高兴地说:“我患上了高血压,有医疗专家上门提供诊疗服务,我在家就能看病,现在身体好多啦!” 【详细】
防城港:依托十万大山优势资源发展生态经济
描绘“山”的壮美是防城港市加快构建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依托十万大山丰富的生态资源,去年以来该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实施“以山富市”发展战略,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防城港建设中浓墨重彩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