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记者/唐正芳 通讯员/黄富超)“书记,我的百香果开花了。”4月9日,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东南村的聂有志在地里干活,看着刚盛开的花朵,忍不住打电话给驻村第一书记卢业章分享喜悦。
聂有志曾是百香果收购商,对行情比较了解,也看好这一行。经卢业章多次动员,今年初通过协调村民流转土地,聂有志试种100多亩,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种植,同时继续收购百香果,以保障销路。
东南村大多数农户原来种植甘蔗,为何动员经济能人带动村民种植百香果呢?卢业章算了一笔账:甘蔗亩产6吨,一吨500元,亩产约3000元;而百香果亩产2500公斤左右,平均每公斤6元,亩产约1.5万元。每亩地种百香果比种甘蔗多收益1万多元。“目前全村已种百香果300多亩。”他说。
东南村还有橘红、特色玉米种、火龙果、蔬菜等产业,该村曾是贫困村,共有农户910户、村民4487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86户375人。位置偏僻、缺乏支柱产业、缺乏劳动力曾是这里的贫困根源。贵梧高速公路贵港东收费站建成使用后,东南村距离收费站不到10公里,货车从村里出发,用时仅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高速路口。卢业章和驻村工作队员驻村以来,把引导和推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按照培育富裕户、带动中间户、扶助贫困户、转化后进户、壮大村集体的产业发展路子,实行‘村两委+合作社(公司)+农户’和‘村两委+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产业基地,形成橘红、优质稻、牧草、百香果、生猪特色产业。”卢业章说,该村已有86户375名贫困人口脱贫,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
在东南村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绿油油的橘红植株已开花结果。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流转16户贫困户土地30多亩,还聘请贫困劳动力,增加他们的收入。“下一步将引导有能力的贫困户自种橘红,由基地帮找销路,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大收益。”
产业发展为东南村注入新活力。为改善村容村貌,工作队跑部门争项目,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仅2018年就修建水泥路5.87公里。如今,水泥路不仅直通农户家,还通达各个种植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桂平市:小茶叶 致富大产业
在桂平市麻垌镇福华村生态西山茶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茶苗铺满梯田。“这是去冬今春新种的西山茶,约有700亩,加上原来种的250亩,现在茶园面积已近1000亩。”基地负责人、桂平市西山茶协会会长黄庆瑞介绍,2018年该基地通过合作社支付村民劳务费70多万元,28户种西山茶或 【详细】
融安县:实施“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富”项目助脱贫
“我们在这里务工,不仅每月可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可以学到金桔种植技术,以后自己也可以种金桔了。”日前,来自融安县康欣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贫困户谢绍春在金桔苗圃扶贫车间务工时如是说。这是该县实施“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富”项目助力脱贫摘帽的一个缩影。 【详细】
桂林米粉渐成重点产业 紧锣密鼓进驻台湾市场
4月13日,桂林三养胶麦生态食疗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养公司)和台商陆哗媗的广西海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约,两家企业将联合为桂林米粉走进台湾市场提供品质保证。 【详细】
南丹县:推进全产业链综合开发 六龙茶加快转型升级
近年来,南丹县加快推进六龙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茶产业发展支撑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全县六龙茶茶园面积3820亩(其中3520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产量50吨,总产值900多万元,通过六龙茶产业带动贫困户600多户,2004年至今累计解决就业务工人数超6万人次,支付劳务工资 【详细】
富川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助力脱贫攻坚见闻
粤桂(四会-富川)扶贫协作产业园由广东肇庆市四会市与富川瑶族自治县携手打造,属于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园中园。两年来,富川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厂房、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吸引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工作硬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