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多元,今年预计收入5万多元。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村委能为村民办更多的实事、好事,村民的信任感也增加了。”在基层采访中,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委主任、村民合作社社长杨宁地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该县以“党旗引领+”模式,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贫困村、非贫困村年内均有稳定经济收入和发展项目,实现了全县20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全覆盖、全达标”的目标。
“化零为整”,村民抱团增收
融水是一个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地区,当地无区位优势、无集体山场、无发展资金的“三无”问题,一直是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拦路虎”。
该县通过摸索发现,在农村基层一线,可使用资金被整合起来,“小溪汇大河”,合作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逐渐,当地探索出了一系列相当灵活的合作方式:
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合社运作,共同发展百香果、融水香鸭等种植养殖业,或收购村民的木耳、灵芝等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柳州等地,经济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
由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村民合作社负责对社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等,利润按比例作为合作社及村集体经济收入,如该县白云乡帮阳村,按合同收购社员红心弥猴桃,销售利润则做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历史;
展开公司合作,如该县三防镇洞马村将村集体经济中的各项发展基金共计74万元,投入到公司里共同发展产业,采取多元模式,其保本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预计年收入近6万元。
用好资源,集体个人共赢
在对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村的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后,融水尝试以“资源型经济”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该县汪洞乡池洞村的杉木资源较为丰富,乡镇党委深入基层一线,对本地的杉木等资源进行调查,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池洞村投资100万元,与木材加工厂签订合作协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能有8万元。
林木资源少的村子,则探索公开发包租赁等形式,如以集体资产流转农村闲散耕地林地,“小块拼大块”后再整体外包。该县融水镇城北社区利用村级集体建设用地,按年收取租金,年收入集体经济约5万元。
一些村子则选择走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该县大浪镇上里村在党支部引领下,利用脱贫奖励资金10万元,种植木耳,带动全村68户贫困户中的65户加入其中,集体经济增收1万多元,户均增1000多元。
当好“账房”,夯实增厚家底
融水还以保值增收为导向,党组织引导村(社区)采用“物业型经济”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一些村子选择了购置物业,如利用发展基金或投股的形式购买店铺、门面,收取租金。该县怀宝镇6个村投资350万元购买商铺,发展村集体经济,在保证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的同时,又实现了村集体项目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同时,该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用足用好村级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引导参与开发生产加工厂房、街面商铺、农贸市场、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目前,该县滚贝、同练、香粉等乡镇整合多个村资金建设宾馆等,村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此外,该县还鼓励具有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创办旅游经济实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像该县融水镇新贤村等6个村入投双龙沟景区,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安太乡元宝村、安陲乡吉曼村等拟在景区周边建设旅游接待楼、农家乐,建成并营业后每年有望收入3万元以上,确保村村年均收入不断提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融水县:着手解决农村6万多人饮水安全
融水是广西第二大面积县,山壑纵横,苗族同胞均居住在高海拔山区,分散偏远,特别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旱季水源枯竭,造成引水源长、工程施工难度大、维护经费多,人畜饮水困难,消防用水困难。即使在丰水期内,因取水点建在农田或耕作区,极易发生水质污染。 【详细】
融水县:配有乡村医生249名 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
该县设立健康扶贫大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组织医疗专家入户为患有大病的贫困户免费送医送药。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财政兜底暨“一站式”结算实施方案》,保障贫困患者住院、门诊慢性病医疗有医疗费用。该县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98座,配有乡村 【详细】
【两会访谈】马空代表: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 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融水苗族自治县县长马空应邀到“2019全国两会广西云北京访谈间”进行访谈,就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等问题接受采访。 【详细】
融水县:特色产业覆盖九成贫困户
“我们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合作社与古顶村93户贫困户抱团发展,养殖德国镜鲤、黄蜂鱼、草鱼等鱼类,目前许多饭店、鱼庄都向我们订购。”1月7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鲤鱼洲合作社负责人莫世豪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