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遍乡村 特产销售有门路
——武宣县电商助力脱贫攻坚见闻
七月,行走在武宣县的山间地头,只见山坡上果树迎风摇曳,柚子树、黄皮树、龙眼树均被累累果实压弯枝头。
近年来,武宣县先后通过铺设农村电商网点、打造“快递下乡”工程、引进科技公司共同建立“互联网+双创基地”电商创业孵化平台等方式,助推农特产品销售。2018年至今,该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零售交易额达8500多万元,贫困群众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收入1000多万元。全县有3个案例入选《广西产业扶贫典型案例汇编100例》。
“我们的三红蜜柚,果皮、海绵层和果肉都是红色,甘甜爽口,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一‘上网’就成了抢手货。”在东乡镇风沿村三红蜜柚示范园,村党支部书记陈绍斌一边介绍,一边揭开套袋查看果子生长情况。他说,过去销路难找,柚子成熟后,群众只能摘下来拉到街上摆摊销售,而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有限,每到果子集中上市,群众只能干着急。
抬头是山,转身还是山;通讯不畅,信息闭塞,是制约山里群众脱贫致富的“硬件”——土特产困在山里销不出去,是扶贫工作的突出问题。
该县扶贫攻坚战指挥部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在实施果蔬、甘蔗、畜牧、林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工作的同时,确立以电商精准扶贫为导向的电商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创新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
该县首先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电商发展领导小组,出台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精心打造电商网络,营造有利于电商发展的人才环境,构建支撑服务体系及配套政策。其次,该县财政投入资金,建起3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布局县、乡、村三级135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该县还依托“壮族三月三”文化节、哈密瓜节、牛心柿节、红心柚节等乡村文化节庆活动,与悦农湾、村邮乐购、吉祥物流等平台开展产销对接,促进“节庆搭台、电商唱戏”。经过2年多的探索,该县电商产业与脱贫攻坚实现深度融合,带动创业就业,增强自主造血能力。
在武宣县创业孵化基地——武宣颐宣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农产品交易中心,陈列有茶叶、米饼、瓜果等各式各样的土特产。
“莫总,武宣的红心柚果长势好吗?今年还想继续和你合作。”7月18日,该公司负责人莫仕成的手机不断接到外地客商联系咨询武宣农产品的信息。“贵港的陆老板去年销了7万多斤,今年早早就联系预订了。”莫仕成介绍。
借着电商的快车,以前摊位上的摆卖货,如今从地头直奔全国各地顾客的家里。“这两年来,甘蔗砍下来直接装车或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一台手机就可以卖甘蔗,真的好!”三里镇东泉村委副主任陈业柱对果蔗的电商销售体会颇深。
仅颐宣公司,2018年通过网络销售东泉村“甜心果蔗”达97吨,农户直接收益达19.4万元。
“不只是红心柚、黑甘蔗,西瓜、龙眼、柠檬、沃柑、米饼、腐竹等多种农副产品都已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武宣县经贸局商务股工作人员赵丕勇介绍,通过创新开展“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传统企业+电商企业”“电商+合作社”等多种电商运营模式,该县创建“武宣味”“宣之味”等县域公共品牌,通过互联网+双创基地开展电商知识、技能培训,培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培育出一批农村电商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8年,黄茆镇麻爪村、东乡镇风沿村2个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两个村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悦农湾电商平台,同时整合全县大果枇杷、红心蜜柚的种植大户,组建产业联盟,对广西大果枇杷和红心蜜柚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宣县:“跟踪问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项目电子作战图、重大项目交办单、“红黑榜”考评……7月11日,记者从武宣县了解到,该县创新管理模式,在跟踪问效上“攻坚发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1-6月,该县重大项目开工6个,完成市级下达4个开工任务的150%;竣工项目2个,累计完成投资14.45亿元,投资完成率 【详细】
武宣县:产品走俏农民笑
5月24日清晨,趁着太阳没出来,武宣县二塘镇四通村的赵美琼下地摘豆角去了。长长的豆角垂在架上,让她十分兴奋——这又是丰收的一季。 【详细】
武宣县:“订单农业”夯实糖业根基
五月,阳光和煦。在武宣县二塘镇石耈村甘蔗种植基地里,农用车来回奔忙,蔗农忙着耕地施肥,蔗苗钻出地面拔节生长。 【详细】
武宣县:卜玉村脱贫立志拔“穷根”的实践
矢志不移拔穷根——靠着这股韧劲,武宣县武宣镇卜玉村硬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完成了备受瞩目的三级跳:通了路;用上了电灯电视自来水;家家户户有产业,有住房,贫困发生率降至0.07%。 【详细】
武宣县:建设“扶贫车间”促进群众脱贫观察
9月25日,武宣县东乡镇木棉村合意花厂“扶贫车间”里,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机器有序运转,几十名当地务工村民按照分工有条不紊地制作冲布、上色、定型、加工成花。“正常上班工作,每个月都可拿到2500元至3500元的工资,包中餐,每天还有2元的车费补贴,月出勤满28天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