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记者/韦鹏雁实习生/程玲玲)7月25日,2019年全国网络媒体广西行来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在甲篆镇坡纳屯,面对全国各地的记者,该屯旅游协会党支部书记黄大善侃侃而谈:“2005年,全村人均现金收入2000元,2018年达到2.26万元,乡亲们靠旅游产业致富了。”坡纳屯是巴马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
巴马坚持把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同步规划,把旅游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通过党建引领、景区带动辐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举措,大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将巴马的生态优势与精准扶贫结合,让贫困户收获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
据统计,巴马先后有6万多名贫困人口被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范围,并探索出“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农户”“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基地+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技能培训”等发展模式,让秀美山水结出扶贫硕果。
旅游景区扶贫。该县通过景区的带动功能,把周边村落作为景区休闲、观光和民宿文化体验承接区。当地群众以景区景观资源作为股份,与旅游公司签订旅游开发协议,并按一定比例分红。目前,依托水晶宫景区的那社乡大洛村、百魔洞景点的坡月村、百鸟岩景点的烈屯等村屯,群众每年都从旅游企业的收益中拿到分红。
旅游线路扶贫。该县通过串联相邻或者类似的乡村旅游景点,带动沿线贫困村落发展经济。引进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深圳华昱投资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将过去零星打造的旅游景点,转变为覆盖全境的全域旅游,并大力推动旅游与康养结合,那桃乡敢烟屯和甲篆镇仁乡村、坡纳屯等一批旅游村落迅速崛起。
旅游商品扶贫。该县以游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增强造血功能。巴马香猪、火麻、油鱼等当地特有的美食具有较高知名度,一批酒、饮用水、特色农产品品牌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一大批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和出售特色旅游商品,实现脱贫致富。
旅游就业扶贫。该县对贫困户进行培训,在景区及相关配套产业中给予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增收。仅甲篆镇,依靠每年上百万人次的游客量,贫困户从田间地头走进景区、酒店,成为服务员、讲解员、保安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巴马县:借旅游扶贫 促群众增收
巴马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引导更多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详细】
巴马县:借旅游扶贫 促群众增收
巴马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引导更多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详细】
巴马县:加强生猪政策性保险 解决养殖户不敢养问题
为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充分调动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让广大养殖户享受惠农政策,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县保费全补优惠政策,出台《巴马瑶族自治县201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巴政办发〔2018〕178号),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生猪政策性保险工作。 【详细】
巴马县: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巴马瑶族自治县被称为“上天遗落人间的一块净土”,有着“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美誉,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独特,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休闲养生。近年来,巴马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摘穷帽、脱穷根”,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 【详细】
巴马县: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552户
“安置点的新房几乎是拎包入住,拆除旧房和复垦还有5万元补助,政策实在给力。”日前,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坡林村村民万慎拆掉自家旧房,安心在县城的六一安置点居住,一心谋划致富奔小康大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