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那楼镇那盆村的蜜柚基地喜获丰收。 (覃捷 摄)
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邕宁区那楼镇那盆村千亩红心蜜柚基地喜获丰收,提前上市价格走俏,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对那盆村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2016年初,致富带头人黄卫民牵头建立那盆蜜柚基地,首批蜜柚于当年5月开始种植,种植面积500亩;第二批蜜柚于去年种植,种植面积200亩;第三批蜜柚计划于今年在临近的那列村种植,种植面积400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预计9月底开始种植。
近日,记者在那盆蜜柚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蜜柚。基地负责人黄卫民介绍,这里种植的红心蜜柚品种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最大的特点是果汁饱满、口感嫩脆清甜,是目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我们在8月下旬开始采摘蜜柚,整个采摘期历时20多天。首批种植的500亩蜜柚中已有260多亩实现技术挂果,总产量达25万公斤以上。”
为了带动当地更多农户依靠产业、务工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基地已招聘25名村民长期务工,月工资为2500元/人,忙时还聘请50名村民短期务工,日工资为120元/人,其中1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村民学到种植技术,从而自行发展蜜柚种植产业,基地还从福建省请来蜜柚种植专家为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同时坚持使用有机肥、农家肥等绿色环保肥料,力求种植出高质量的蜜柚。
那盆村能种植出高质量的蜜柚,与当地适宜的气候关系密切。“我们这里山地阳光充足,土壤适合蜜柚生长,生产的蜜柚氨基酸含量高、品质高。”黄卫民说,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那盆村蜜柚自然成熟的时间比别的地区更早,抢占市场更具优势。他透露,今年的25万公斤蜜柚已被客商全部订购,收购价格为5.4元/公斤。
为了带动当地村民加入蜜柚种植产业,今年,合作社还为希望发展蜜柚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捐赠了1500株种苗,价值近3万元。目前,该村村民自行种植蜜柚已达50多亩,那盆村支书周大盟说:“今年蜜柚基地挂果丰收,为村里还在观望的村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也将大力打造本村的蜜柚特色品牌,让蜜柚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去年8月7日,自治区印发《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对2016-2019年间已实施搬迁或计划搬迁的15.98万户71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通过摸清底数、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提供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加强权益保障等,多渠道引导和促进易地 【详细】
上林县:消费扶贫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9月1日,产自上林县三里镇双罗村韦贤庄的10吨大米销往南宁。这批大米由南宁多家单位食堂联合购买,上林电商龙头企业企通宝(上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采购。“获‘世界长寿乡’称号后,上林的特色农产品卖得更俏了,群众足不出村就能把自家产的大米、柑橘等特色农产品销 【详细】
北流市:狠抓产业扶贫 “5+2”特色产业覆盖率近九成
记者从北流市相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北流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开发取得了良好成效,该市160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已经实现“5+2”特色产业覆盖11154户,覆盖率为88.8%,预计2019年内将实现“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0%的目标。 【详细】
阳朔遇龙河景区:就业小天地撑起扶贫大业
今年1—8月,阳朔县遇龙河景区这个就业小天地,撑起了全县旅游扶贫大业,就近吸纳就业群众达3000多人,接待中外游客116.125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56%,实现营业收入8788.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9%,各项经济指标均创新高。前不久,遇龙河景区因在旅游产业扶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