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5日 来源:天峨县统计局 作者:罗皓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70年,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70年,一个稚子成为国家栋梁的时间。

  70年卧薪尝胆,天峨人挺起了脊梁;70年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天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天峨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东邻南丹县、南接凤山、东兰,西接乐业县,西北与贵州省罗甸隔红水河、牛河相望。县城所在地距河池市委所在地142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市396公里。

  天峨,这个年轻而美丽的名字,1935年开始出现在广西的行政区图上。1950年1月20日,天峨县获得解放。次年3月14日成立天峨县人民政府。

  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从民国24年至38年的15年间,天峨县因经济极为落后,一直列为民国广西省政府的“五等县”。据统计,1949年,天峨县社会总产值仅283万元,全社会人均产值仅91元。从1950年至1988年的38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几次变革旧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国民经济恢复的第二年(195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产值247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元,职工年平均工资250元。经过国民经济的七个五年计划建设,到198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6091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600元。分别同比1952年增长23.7倍、46倍、9.5倍和5.4倍。

  解放后,天峨县的经济建设有许多成功的经验。1952年秋至1954年春所进行的两批土地改革,共没收地主多占的22788亩土地,分给3609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同时,开始组织农民开展互助合作,逐步变生产资料私有为公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第二年(1954年),农业总产值上升到595万元,同比1949年增长1倍多,1949年至1954年每年递增16%。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天峨从县内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开放,制定“以林为主,林、粮、牧、副、渔、土特产一齐发展”的方针,在大力发展工业、交通、商业和乡镇企业。

  据统计,1951年全县生产总值仅有100多万元,历经漫长的18年后,到1969年终于突破1000万元,23年后的1992年突破1亿元!在国家重点工程龙滩电站建设的强力拉动下,天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4年经济总量突破10亿元,2006年突破15亿元,2007年突破25亿元,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2.07亿元,突破40亿元大关!比1950年增长2390倍,比1978年增长273倍,生产总值居全区91个县、市、区第49位。1951-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74%,1978年-2008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20.56%,2001年-2008年平均增长33.75%;1950年天峨县人均生产总值不足1元,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也仅仅有145元,年均增长9.1%;龙滩水电站开工建设前的2000年也只达到2807元,2006年天峨县人均GDP达到10956元,首次突破1万元,2007年突破17000元,到2008年达27748元。1950-2008年,年均增长19.7%,1978年-2008年,年均增长19.1%,2001-2008年,年均增长32.5%。人均GDP跃居全区第1位。

  十年改革开放,天峨县的国民经济建设跃上新的台阶。到1988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分别是1978年的3.9、3.2、5.2倍,按照国家原来规定的脱贫标准,天峨农民平均收入超过温饱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以来的14年,是天峨县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14年,是天峨县人民群众挺直脊梁走路的14年。这14年,天峨县历届领导紧紧围绕“服务大龙滩,建设新天峨”的总目标,实施“一城两带四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年至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从5.5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平均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0亿元增加到28.76亿元,年平均增长23.6%;财政人均收入从1126元增加到1591元,年平均增长13.8%,荣膺2004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

  2018年的经济社会亮点纷呈。首先,生态特色农业取得新提升。增点扩面再创新高,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目标任务,“三特”水果面积以及 2012年以来新种核桃保存率、初花初果率均排名全市第一,得到了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示范建设再创佳绩,启动创建天湖峨山田园综合体,建成龙滩珍珠李精品示范园,龙滩珍珠李荣获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新建千亩油茶示范基地7个。在岜暮乡试点连片种植芭蕉芋1000多亩,发展深加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探索出石山地区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新增2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5个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8个乡级示范园,实现乡乡有自治区级示范园的目标,是全市获得区级示范区最多的县,成为全区为数不多的获得4个自治区级示范区的县份之一。品牌建设再显新效,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龙滩珍珠李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宁海关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天峨六画山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龙滩珍珠李等绿色食品认证1000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新增农民合作社23家,新增家庭农场20家。小寨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广西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八腊乡天友等3家家庭农场荣获2018年度广西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同时,生态工业取得新进步。入围全区第一批重点县工业发展规划编制范畴。将生态工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引进扶贫车间入驻长安家园,安置贫困人口500多人就业,引进中环国投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新开工建设交连岭风电场项目,新增1家规上企业,细木工板厂、山旮旯昌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获得县长质量奖。

  此外,生态旅游取得新发展。入围创建自治区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林朵林场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与新奥集团、永恒集团合作开发生态旅游取得新进展,开工建设龙滩大峡谷景区提升工程,获得自治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补助资金5400万元,成功举办蚂拐节、桐花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广西电视台公共、新闻等频道播出宣传我县生态旅游,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环境不断改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714408万元,是1950年130万元的5495倍!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721元,财政收入5449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33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1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8元,是1952年31元的286.4倍。2018年底,全县共完成5820户24648名贫困人口脱贫,27年贫困村出列,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2.71%,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整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从丹峨二级公路出发,两个多小时就到达河池市委所在地金城江,5个多小时就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所在地南宁市!便捷的交通在天峨县历史上是一大突破!

  民国年间,天峨县境仅有以向阳为中心的县径和峨东径、峨凌径和天南径三个乡径通道,全县公路总长440公里。

  1956、1957两年期间,在没有挖掘机作业的情况下,天峨县组织投入数万民工,通过人工开挖,艰苦修通丹峨四级公路(南丹县城至天峨县城)全长73公里石砂路,结束了天峨县不通汽车的历史。

  当时要进出天峨,必走南丹县的龙王坡。龙王坡山高路险,特别是雨天路滑,车子经常侧翻造成公路堵塞。“爬到龙王坡,回头望天峨;山高路又险,眼泪流成河。”流行于天峨县境的这首民谣唱出了当地行路艰难与无奈。

  近70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国家重点项目龙滩水电站开工建设的拉动下,天峨县的水运、公路、电网、农网改造、通讯、风力发电、农田水利等一个个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大工程开工建设、投入使用,为天峨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天峨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天峨县建成等级以上公路1141.35公里,实现10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沥青路),天峨县四桥、天凤、天东公路,乐百高速(天峨段)、南天高速,平巴高速公路等正在加快推进。

  抢抓三大机遇    打造三名一强县

  “小小天峨县,三家米粉店;老公骂老婆,全城听得见。”流行当地的这首歌谣,唱出了天峨县城的“袖珍”。

  2006年,在当年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天峨县委提出了以发展为根本,以发展聚民心,以富民为取向,以强县为目标,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龙滩水电站建设、全国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实施等三大机遇,坚持以水电龙头、路港引领、城镇助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着力培育特色优势林果业、畜牧水产养殖业、资源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努力把天峨打造成为西南水电名都、生态旅游名城、水陆联运名港和经济发展强县。 2007年,该县新的一届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根据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提出把县城打造成“精、特、亮、美”的人居环境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为尽快推进城市建设,天峨县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2007年先后完成了城区纳罗桥至城雕广场人行道及路灯建设,城雕广场至大桥路灯改造,大桥亮化工程,大桥头至龙滩哨卡路灯安装,林海液化气站搬迁,塘英七、八、九区路灯安装,塘英一区沿江路道路维修及广场建设,塘英四区区间道路建设,旧城区环城路(农机局至城关粮所)及沿途路灯等设施建设,小河溪环境综合治理第一期工程,城中垃圾中转站等项目。

  在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过程中,天峨县提出了“六要”要求,即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更新、意识要超前、设计要新颖、建筑要独特、落实要到位。同时提出了“单体讲景观、局部讲风格、整体讲协调”的城市建设理念,坚持“规划一张图、管理一个法、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的原则,严把规划关。另外,该县通过市场运作,盘活土地,招商引资等方式,每年累计筹集60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先后完成塘英新城区的开发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旧城区改造及外滩公园、人民会堂、广场、环城路建设、小河溪综合治理等大小近200个项目。几年来,累计投入城建资金近5亿元。

  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天峨县的城市建设亮点纷呈、硕果累累:2005年、2007年连续获得全区第五届、第六届“南珠杯”C类县特等奖;一个亮丽的山城越来越引人瞩目。目前,该县城区面积已扩展到38.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3.83万人,2018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8.35%,建成区绿地率达30.12%,绿化覆盖率达35.61%,人均有公共绿地9.55平方米。

  开发扶贫走出新路    脱贫基础不断夯实

  天峨县重点扶贫工作始于1980年,时称“支援不发达地区的建设”。1983年,县人民政府确定12个大队260个生产队2865户为扶贫重点。到1988年,经过9年扶贫,全县48个贫困村的大多数群众已跨过温饱线。

  天峨县是自治区“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45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16个(含2个极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771户28063人。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天峨县在决战脱贫摘帽攻坚战中面临着五大难题:一是贫困群众致富“增收难”;二是义务教育“保学难”;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难”;四是基础设施环境“改善难”;五是群众满意度“提高难”。

  聚焦“五难”问题,天峨县举全县之力,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采取行之有效方法,向贫困发起大决战。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天峨县尽一切力量、一切办法、一切资源推进脱贫攻坚,共完成5717户2.416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27个贫困村出列,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由16.52%降至2.71%。先后有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区“空中农贸市场”、空店精准扶贫暨“万企帮万村”广西民企扶贫现场培训会等会议在天峨召开。2018年度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考核结果为“好”等次,考核成绩排名全区第一。今年4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天峨县正式退出贫困县之列。

  民计民生不断改善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以前住在大山里,出门做活路和孩子上学都不方便。现在住进新房,孩子还在这里的学校读书,我在厂里打工也有稳定收入,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近日,在天峨县“长安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扶贫车间,来自八腊乡甘洞村的搬迁群众李美珍谈起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感慨地说。

  李美珍一家生活的变化,是天峨县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70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教育、医疗、就业、扶贫等方面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努力使发展成果普惠群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翻开历年的“民生答卷”,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百姓感到安心和舒心,对今后生活有了更多的期盼。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18年,天峨县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建设资金1316万元,建设和完善一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同时,该县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该县91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中,已建有94个篮球场,文化室97个,农家书屋97个,戏台94个。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天峨县完善就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实施精准帮扶。以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为重点,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2018年,天峨县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达2.62亿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4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21人次;完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513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6595人。

  推进健康天峨建设。该县加大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加强设施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该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开展电话咨询、上门随访、健康教育等健康服务,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下老、八腊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县中医院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稳步推进。

  聚力改善库区民生。该县在严格落实库区移民各项后期扶持政策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一批库区移民村屯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大力扶持库区移民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促进库区移民持续稳定增收。仅2018年,该县共实施龙滩库区移民安置点对外道路硬化建设12条32.2千米、修建机耕路3条10千米。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项目22个、水库移民收入倍增计划扶持项目7个、第二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1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天峨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近年来,共投资3.9亿元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全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91所,其中,乡镇初级中学6所,乡镇小学中心校8所,村完小17所,教学点54个,县城区小学6所、初级中学3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5266人,义务教育阶段在职教职工1792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52万人,教职工1792人。2018年,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

  社会管理创新    群众安全有保障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梦想。而在天峨县,广大群众这种梦想已不再遥远。

  解放前,天峨县和很多地方一样经济匮乏,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解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天峨县始终坚持以“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和提升群众安全感”为目标,把提升群众安全感作为全县重中之重工作来决策部署,形成四班领导包片、乡镇、部门领导包村、干部包点的工作格局,把综治平安建设和提升群众安全感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

  为强化基层基础,天峨县从政法各部门选派9名干警到乡镇挂任副书记或副乡长,专抓政法工作。同时,选派94名干警到各村(社区)挂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实现全覆盖,基层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此外,强化综治中心建设,夯实网格化管理。将“智慧天峨”列入全县规划,大数据+综治、大数据+天网逐步推开。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投入2400万元用于“天网工程”建设,新增监控摄像头131个,同时把400个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公安局指挥中心。

  为强化制度保障,该县完善“一乡一村一专干、一村一站一助理、一屯一点六大员”点线面相结合的防控体系。全县94个村(社区)建立了1555个警务联系点,组建2236名六大员,做到基层农村治安有人防、矛盾有人调、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助、遇险有人救;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专家会诊和请示报告制,实现人民、行政、司法三位一体联动调解。此外,创新预防机制,筑牢预防职务犯罪防线,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县、乡、村、屯职务犯罪预防四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得到自治区检察院领导的充分肯定。群众安全感连续6年排名全区前三,全市第一,连续六年荣获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称号。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良好的发展局面值得倍加珍惜。“十三五”正在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启,天峨人民将朝着“中国梦”和自治区“两个建成”目标任务再踏新征程。

  站在新起点,天峨人民将充满信心,一路前行一路歌,再创辉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夏影影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