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来源:广西扶贫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宜州讯(韦贤妮)宜州区属于“老、少、山、穷”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北,被自治区列为八个脱贫任务重的非贫困县之一。截止2019年,该区共选派了510名工作队员,深入脱贫攻坚战一线。为着力解决脱贫攻坚领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主力军作用,该区建立“亮牌问责”制,通过“三注重”工作法,念响脱贫攻坚“紧箍咒”,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注重环节上“全覆盖”。一是从“全”字出发。针对驻村帮扶工作管理考核难量化、作用发挥缺抓手的实际,该区制定《宜州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及相关管理部门亮牌暂行办法》,通过健全完善工作队员监管制度,把“亮牌”管理工作覆盖到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联系群众等工作队员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让亮牌管理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让从严管理监督工作队员成为“新常态”。二是从“实”字出发。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严格统一被亮牌标准,明确具体被亮牌情形,从驻村纪律不严、工作推进不力、能力提升不快、通报整改不佳、监督管理不善等五个方面细分“高压线”;对存在的矛头性问题单位和个人及时提醒,对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对照亮牌情形“对号入座”,规范亮出“黄、橙、红牌”,有效做到“亮牌”标准明细化、具体化、制度化,真正使亮牌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全过程,确保“亮牌”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今年以来,该区已经对因工作推进不力或不按要求驻村的22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以及19个单位实施约谈,调整工作队员93人,第一书记8人。

  注重过程中“严要求”。 一是责任追究力求“严”。建立痕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对督查发现的问题“亮牌问责”,即:任何形式的书面提醒达两次的视为亮牌,亮牌一次为黄牌,两次为橙牌,三次为红牌;及时给不担当不作为工作队员精准“画像”“定妆”,倒逼工作队员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如该区结合专项督查、脱贫攻坚督查、党建“两随机”督查等形式,开展“三个一”行动,不定期对工作队员驻村情况进行督查,即:通过每周夜访、暗访一次,每月与工作队员谈心谈话一次,每季度全面自查或专项抽查一次;严守工作队员吃住在村红线。督查发现问题的,被亮“黄牌”的个人,由乡镇党委对其进行约谈并纳入负面库,向后盾单位通报;被亮“橙牌”的个人,责令限期整改,由区委组织部及纪委监委对其进行约谈;被亮“红牌”的个人,启动召回撤换程序,取消本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资格。对涉及违纪违法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有效维护驻村工作督查的严肃性。2019年,该区召开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集体约谈会,对22名工作队员及19个后盾单位进行集中约谈,严格帮扶纪律,不断增强工队队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二是长效管理力求“严”。建立“自查自纠、交叉检查、专项督导、同期评比、末位倒排、年终销号”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实行动态监管,把亮牌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为防止在后续管理过程中,出现“断电”、“停水”现象,区委组织部还相继制定了《一线近距离观察干部实施方案》、《宜州区领导干部“家访”工作方案》等制度,全方位构建驻村工作队员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以制度给驻村工作队员亮牌管理工作给予保障。2019年以来,全区1名第一书记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第一书记,3名工作队员获河池市脱贫攻坚暨“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先进个人先锋奖和个人贡献奖,3名工作队员被评为宜州区级优秀共产党员。

  注重执行上“见实效”。一是督查结果反馈“快”。建立“13130”督查反馈机制。要求被督查个人和责任单位1天内说明情况,3个工作日内向区委组织部反馈办理情况或解决方案;对于一般性问题,原则上1周内落实解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3周内落实解决,期限内确实解决不了的,则要提出延期办结申请,并确定延期办结的时间节点和方案。此外,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结果。今年以来,共开展工作队员驻村情况全面自查3次和专项督查1次,结合脱贫攻坚督查、党建“两随机”等督查工作队员3次,宜州区及各乡镇工作分队每月不定期抽查、暗访、夜访至少2次。二是年终考核联系“紧”。强化亮牌结果梳理分析和综合运用,把工作队员督查结果运用与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单位年底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明确规定被亮红牌的工作队员当年年度考核评为不称职,连续三年不得评先评优,相关情况计入个人档案;对被亮橙牌的乡镇或后盾单位,双倍扣减单位组织工作绩效分,由组织部分及区纪委监委约谈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当年不得评先评优。通过以上措施真正让督查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仅2018年就有4名干部取消了年底评优资格,有1名干部本年度评定为不称职,有3个单位在年终考核时将被扣除组织工作相应分值。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夏影影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