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后,百色市右江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最核心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采取超常规举措,举全区之力推进脱贫攻坚,以“绣花”的功夫,精准把脉、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全面推进,保持了序时进度,提升了脱贫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017年,右江区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向党中央和广大人民交上了一份亮丽答卷。摘帽后,右江区不遗余力搞好扶贫攻坚各项工作,持续加大产业发展、交通网络、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力度,不断加快脱贫奔康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喜可贺。

  右江区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脱贫攻坚路子,对更科学有效地开展脱贫攻坚具有启示意义。为此,本文集中展示右江区在脱贫扶贫工作采取的先进经验和措施,以示借鉴。

  除了芒果之外,右江区还大力发展柑橘、红心蜜柚、脐橙等水果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杨 来/摄

  右江区把就业扶贫车间引入农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图为老乡家园车间一角。 杨 来/摄

  “热果”爬“冷坡”摘下“贫困帽”

  ——右江区芒果种植次适宜区产业发展观察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芒果属于热带水果,需要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种植,比如百色的右江河谷。那么把芒果栽种到日照和温度稍低一点的山坡上,是不是就变成了“枳”?

  芒果是百色的优势产业。但是由于受气候条件约束,适合种植芒果的区域比较特殊,扩大芒果种植面积空间有限,制约了芒果产业的发展。芒果的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生长区、适宜生长区、次适宜生长区。经过勘测,右江区次适宜生长区达到70万亩。

  右江区申报建设右江区芒果种植次适宜区互补性产业试验示范项目获得自治区同意。5年前,右江区在阳圩镇柳羊村实施芒果产业示范项目获得成功。

  柳羊村海拔420-500米,示范总面积120亩,参示品种有早熟台农1号、中熟金煌芒和迟熟桂热10号等。通过2年多的试验示范,右江区总结摸索出统一控梢促梢、催花技术等综合管理措施,人为控制芒果花期在3月底4月初,避开倒春寒天气。

  经过统计,基地台农1号平均坐果率29.3%,金煌芒坐果率34.3%,桂热10号坐果率35.1%。平均亩产量分别为台农1号220公斤、金煌芒165公斤、桂热10号151公斤,比周边村屯平均每亩增产35%-50%。

  此外,基地芒果还平均比右江河谷芒果种植气候适宜区推迟上市1个月左右,真正实现了芒果提质增效价高、助农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201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基地芒果使用“百色芒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2018年,右江区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以基地芒果获得“百色芒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为契机,帮助成立柳羊村次适宜区芒果种植协会和创建科普示范村。

  有了柳羊村创出路子,右江区又把眼光瞄向了气候较为寒冷的龙川、大楞、泮水、汪甸等地区。因为在这些地方种植芒果,成熟期将比右江河谷推迟半个月,而且坐果率更高,在产量和销售上更具优势。

  为了解决次适宜区芒果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右江区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次适宜区果农参加芒果专业合作社,鼓励种植规模小的农户抱团统一生产经营,鼓励芒果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入股龙头企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小额信贷资金、土地、劳力等入股龙头企业,融入龙头企业经营生产各个环节,改变土地分散、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的局面,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捆绑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进产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化发展。

  截至2019年9月,右江区9个乡镇(街道)栽培芒果总面积达38.65万亩,在次适宜区栽培芒果8万多亩。次适宜区芒果进入采摘期1万多亩,总产值1100多万元。在次适宜区种植芒果的贫困户达680户,可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

  据了解,日前,2018年度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评选结果“出炉”,由右江区选送的《右江区芒果种植次适宜区互补性产业试验示范应用》项目,荣获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

  村民乐享“阳光收益”

  坐在家里躲阴凉也可以借阳光赚钱。近日,右江区大楞乡罗甫村村主任黄秀芬说,村里建成一座光伏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为5.6万千瓦时。

  罗甫村是右江区最偏远的山村,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村在抓好产业、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山地优势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在村庄的一片草坡上,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正吸附着春日里的阳光,贫困户在家就可以坐享“阳光收益”。

  右江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光伏发电项目有天然优势。为解决部分贫困村资源匮乏、缺水少地、交通不便等难题,右江区于2015年起,依托光热条件优势,采取市场化运营,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通过建立光伏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和监督管理机制,我们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右江区扶贫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以乡镇集镇集中建设光伏电站的模式,右江区40个贫困村全部完成50千瓦光伏电站的建设和并网发电,实现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各贫困户每年可享受1000元左右的分红。

  网销农产品超亿元

  连日来,右江区乡村村道上,一辆辆满载柚子的大小车辆,欢快地驶往各地。福禄村果农黄义军告诉笔者,该村实施“互联网+农业”模式,畅通了农产品销路,让村民更加有奔头。据了解,目前,右江区当地的网络营销团队在市内注册的网店有100多家,网络销售特色农产品超亿元。

  右江区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右江区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生产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农产品;利用“一带一馆”以及一号店、京东商城、微店等电商平台资源,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溯源防伪服务;采取众筹、预售、众包、团购等方式,实现产销对接,推动互联网金融项目实施。同时,右江区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快递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在乡镇(街道)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快递物流配送门店,在村(社区)建立快递服务点。

  右江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介绍,从去年起,右江区大力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确保到2020年乡镇(街道)有电子商务工作站、村(社区)有电子商务服务点,使农民能够熟练、快捷地使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605项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

  “以前起码要等10多天,现在只需要跑一次,而且立等可取,十分方便。”9月10日,在右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市民张先生一个小时左右就办好了营业执照。

  去年以来,右江区在开展“扶贫建政”活动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通过“前台集中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确保群众和企业办理业务“只进一扇门,能办百家事”。目前,右江区共有38个部门和单位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可办616个事项,其中605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全事项的98%。

  聚焦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事项,右江区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性告知、一张表申请,推进相关办理事项归并整合,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后,企业注册登记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发改、环保、民政等部门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

  依托自治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右江区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置办事入口,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平台管理,加快推动服务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实现8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政务服务事项,经过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政务服务窗口优先受理,真正实现群众、企业“少跑腿”。

  贫困户芒果销售收入近亿元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芒果季,右江区芒果总面积达38.57万亩,总产量达近20万吨,实现芒果总产值近10亿元,其中贫困户种植芒果总面积为3.37万亩、销售收入近1亿元。

  右江区把芒果种植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项目来抓,不断加大水果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芒果生产规模。为激发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减轻农民生产负担,右江区加大落实支农惠农扶持政策,通过芒果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和产业以奖代补方式,统筹财政、扶贫、科技等项目,加强苗木补助和生产补助工作,减轻了农民生产负担,激发他们种管积极性,促进芒果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右江区还通过引进推广芒果新品种,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使芒果总产量连续获得6年递增,平均单产量从2013年的610公斤/亩增加到目前的985公斤/亩。果实商品率达95%以上,优质果品率达80%,果品竞争力更强,产业效益不断提高,许多农户通过种植芒果已实现脱贫致富。

  此外,右江区还扎实做好芒果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右江区通过无公害、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完成芒果三避果实套袋面积9万亩,今年芒果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优质果品率达80%以上,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果品销售价格。

  由于种植芒果经济效益高,相对容易管理,种植芒果农户逐年增多。目前,右江区芒果总面积已达38.57万亩,涉及行政村117个、农户2.95万户。其中,贫困户种植芒果总面积为3.37万亩,种植芒果贫困户覆盖率达38.8%。

  万余贫困人口种甘蔗实现增收

  右江区四塘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妈珍,是村里不等不靠、脱贫致富的榜样。

  2016年以来,她起早贪黑,依托区政府“以奖代补”政策将家里近20亩土地全部改种甘蔗,2017年榨季卖甘蔗收入近6万元顺利脱贫出列。2018年以来她向其他贫困户无偿传授甘蔗种植管理知识,辐射带动15户贫困户发展甘蔗500多亩,户均收入4万多元。

  近年来,右江区立足甘蔗产业对扶贫的“造血”功能,通过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发展规模经营、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推行大马力拖拉机深耕深松种植,不断提高单产、糖分和生产效益。

  同时,右江区还加强与甘化公司沟通协调,加大政府补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甘蔗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据统计,右江区甘蔗种植规模发展到25万亩,有278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514贫困人口参与甘蔗种植,贫困户种植面积达23500亩,2018/2019年榨季,贫困户收获甘蔗进厂量117500吨,总收入6227.5万元,实现人均售蔗收入5923.05元。

  百位家庭医生护航健康脱贫

  近日,在右江区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川惠森林花园小区的方小妹家中,该社区中心的妇幼保健组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提供产后访视服务,为刚生产不久的方小妹和新生儿免费体检,让方小妹及家人倍感温暖。

  右江区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村入户为辖区居民提供产后访视、免费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服务,并根据居民的具体情况,按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重度精神病患者、结核病患者等进行重点人群分类健康管理,为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居民健康管理分类,右江区定期为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对签约的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按时上门为其进行健康随访,所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为其免费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开展,让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了基层,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到目前,右江区全区共建设了113个家庭医生团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了全区所有乡镇街道5个社区以及120个村,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数达2.7万,签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335人,农村贫困人口签约率达到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大大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小额信贷清收成效好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右江区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早谋划、早行动,坚决把中央,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打响了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处置攻坚战,取得良好的成效。截至9月初,右江区已收回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6674.6万元。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右江区大力实施小额信贷金融扶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3939.6万元,惠及5566户贫困户。为确保扶贫小额信贷到期清收处置工作顺利开展,右江区组织区、乡、村三级干部深入本辖区了解掌握承接小额贷款的企业,摸排“户贷户用”“户贷企用”生产经营和偿还能力情况,建立“一户一策”“一企一策”工作台账,在贷款到期前60天,通过电话、微信、入户等方式将贷款即将到期情况通知信贷户,督促做好还款准备。

  贷款到期前30天,右江区向信贷借款户发出催收通知,并做好记录;通过建立“一次提醒、二次约谈、三次考核”的督察机制,强化提前偿还一批,到期提醒一批,续贷展期一批,支付令清收一批,媒体曝光一批,起诉清偿一批的“六个一批”措施,提高工作实效;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分析排查风险隐患,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实行每日通报进度、每周研判分析、每旬跟踪处置等方式,严防风险,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工作取得成效。

  目前,右江区小额信贷逾期金额仅169万元,逾期率2.33%,守住了贷款逾期率3%红线以内的国家标准。

  20户以上屯道路硬化超95%

  截至今年9月,右江区10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四级以上硬化路目标,硬化路率100%,20户以上702个自然屯通砂石路以上,通砂石路率100%,其中通硬化660多个,通硬化路率95%……

  2015年,右江区农村交通攻坚战全面打响。几年来,右江区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脱贫奔康的重头工程,立下军令状:不落一人、不丢一隅,决不让交通不便成为群众脱贫的屏障。于是,打通断头路,改造破旧路,建设小康路……全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了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面铺设。

  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要把数百条乡村土路变成水泥路,钱从哪来?“资金的保障是推进项目建设的基础。”右江区交通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2016年以来,右江区建设了近800公里屯级硬化路,需投资约4.25亿元,面对如此大的资金压力,右江区紧紧抓住国家金融政策机遇,主动向农行、农合行贷款资金支持,利用贷款资金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2016年,右江区实施20户以上通屯道路、通村老龄油路改造共计185条680.38公里,项目总投资30154.78万元。2017年以来,右江区又新建20户以上通屯道路硬化近百条300多公里,总投资约1亿多元,使该区20户以上自然屯实现硬化路全覆盖。

  特色产业带富4万贫困群众

  又是大肉芥菜的种植季节,右江区龙景街道福禄村的村民黄林碧开始与扶贫干部、村两委班子领导一道挨家动员当地群众种植下一季的蔬菜。黄林碧告诉笔者,现在村子里很多农户都成了大肉芥菜的专业种植户,去年福禄村芥菜产出量超过50万公斤。今年,该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产量突破125万公斤。

  右江区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抓手,通过准确把脉区情,主动对接市场,量身打造脱贫产业,使产业发展真正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敲门砖”。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右江区综合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芒果、甘蔗、油茶、果菜、中草药、生猪、山羊、肉牛、林下养鸡、鱼鸭立体养殖等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右江区目前共成立有365家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基地和102个村民合作社,共带动4627户贫困户、退出户发展优质特色产业。右江区贫困村均成立有合作社,覆盖率达100%。

  右江区的扶贫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既把集中连片的荒地有效利用起来,目前,右江区甘蔗种植面积达25万亩,水果种植达52万亩,油茶低改2.5万亩、新种油茶1.5万亩,贫困户发展林下养鸡40.8万羽、养猪1.45万头。

  右江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发展模式,规划建设龙景街道凡平村那禄屯油茶高产综合示范基地,该基地建设计划总投资3413万元,完成油茶种植5000亩,辐射带动那禄村规模种植面积达3万亩。

  目前,右江区通过产业带动和发展有稳定收入的贫困户10789户43156人,覆盖贫困户达90.3%以上。通过加大力度重点抓好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稿件由杨来、赵肖珊、阮利民采写)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莫晓遥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