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讯(记者陆小洁 通讯员梁富钦)近年来,港南区新塘镇湖表村推动村与村之间形成发展合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变“单打独斗”为“联合发展”。2018年6月,湖表村牵头与周边的三岸村、东和村、蒙大村、龙兰村、陈村、新和村、大郑村共8个村达成联合发展共识,打破单个行政村的界限,将村发展资金拧成一股绳,合力发展集体经济。当年7月,这8个村在湖表村联合成立了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联创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养殖白鸽为主、套种茶树菇、蔬菜为辅的种养产业基地,理事长由湖表村村支书担任,各村按照投入比例分红,8个村成为联创种养专业合作社“创始人”。
港南区划拨到8个村的235万元成为基地的启动资金,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合作社采用“党建引领、市场运作、成员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同时,在8个村的村干部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合作社实行每周一村值班制,每个月召开一次社管会会议,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总结、财务进行公开,让每个村实时了解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接受社监会监督,确保合作社在各村的参与下有方向、有目的运营,最大限度发挥合作社带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的作用。2018年该基地建成投产后,收益13.5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
变“输血”为“造血”。该村通过“基地+村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吸纳新塘镇1009户贫困户,实行“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19个村村民合作社投入资金201.8万元,每户贫困户有约10对种鸽,年出栏乳鸽150羽以上,成为基地“小股东”。基地按投资额产出的纯收益提取60%与贫困户分红,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用于扶贫产业基地管理人员劳务费等其他支出。通过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增收捆绑,村集体经济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贫困户持续增收。
变“空壳村”为产业村。新塘镇蒙大村、龙兰村、陈村是港南区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缺少产业支撑,蒙大村更是几乎零收入的“空壳村”。2018年,联创白鸽基地获得良好收益,3个村分别获得3.2万元分红收入。2019年1月至9月,合作社已出栏乳鸽1.3万羽,培育种鸽6300对,收入75.7万元,已分红18.8万元,合作发展的8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提前达标。预计2020年合作社利润达100万元以上,变“空壳村”为产业村。该基地二期已开始平整土地,计划投入251.8万元,主要用于搭建6个鸽舍约3100平方米及相应配套设施,养殖1万对种鸽,年出栏肉鸽18万羽以上,同时套种茶树菇、蔬菜等,打造“闭环式”生态产业链,形成产业带动格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天峨县: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破局”调查
如何改变这种窘境?2016年以来,该县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因村制宜,精准施策,以“五借一规范”为抓手,探索创新“党建+村民合作社+N”的精准帮扶模式,有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2017年以来,全县财政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达7 【详细】
恭城县: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4万元
“今年截至目前,我乡4个村有3个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观音村更是高达49万元。”10月24日,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副乡长龙伟告诉记者。 【详细】
右江区:2019年1-9月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23万余元
据统计,今年1—9月,全区102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23.51万元,平均每个行政村4.152万元,(其中:收入4万元以上的村31个,5万元以上的村21个,10万元以的村上7 个)。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详细】
港南区湛江镇:不忘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谱新篇
近年来,在港南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湛江镇党委、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精神,按照市委“13446”工作思路,围绕港南区委“建设宜居港南、文 【详细】
贵港市港南区:奋勇争先百业兴
港南区是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后设立的县级区,辖7镇2街道,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人口70万,处在珠江-西江经济带金腰带上,是“中国羽绒之乡”、广西2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港南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创业、砥砺奋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