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11月28日讯(通讯员农常新潘晶课)近年来,德保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农民参与的形式,从壮族特色民居保护改造、改善村寨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保护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增加群众收入、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等方面入手,在城关镇那温村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开发自然观光、民族风情、休闲垂钓、农家食宿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突出整体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框架内,通过专家指导、科学论证、编制规划来理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的思路,努力做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突出整合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推进机制,民族工作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围绕其他项目主管部门、资金安排部门的要求进行谋工作、排项目,把一些产业项目、基层设施项目通过主动包装、主动对接,积极协调、引导县直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资源,统筹安排,捆绑投入;注重吸引社会资金、市场化运作参与建设。2018年以来,共跨部门整合县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资金5532.47万元,开展了那温村壮族民居立面改造、巷道排污治理、民族文化广场、七星伴月农家乐旅游项目等。
突出特色意识。以改造特色民居为切入点,建设一批带有壮族特点的特色民居,同时利用特色和优势打造品牌,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建造规模适宜的壮族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努力培育个性化的文化品牌;加强对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技艺等文化精品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
据统计,今年10月底,那温少数民族特色村已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50多万元,带动其他收入25.6万元,户均收入8613元,社员人均增收2368元。同时还带动群众入村民合作社88户320人。当地群众可从参加景区建设、参与景区管理服务工作、销售农家土特产、土地流转及合作社股份收入等4个方面实现增收脱贫,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
如今,合作社还规划在河道两旁种植时令蔬菜和水果,供游客采摘,以绿色生态、休闲垂钓、水果采摘、山地骑行等为特色,打造“可览、可游、可娱”的乡村休闲地,进一步提升民族特色旅游发展品味,进一步扩大德保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德保县: 三大消费市场促销售
消费扶贫是解决农产品走出深山难题、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德保县打通县内、区内、深圳等三大消费市场,助力农产品销售,为整县脱贫摘帽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详细】
抱团发展 致富路宽 ——德保壮大桑蚕产业助农脱贫见闻
种桑养蚕产业是德保县最大的扶贫产业。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桑园种植面积达6.2万亩,覆盖12个乡镇16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占81个,占比48.5%,发展种桑养蚕的贫困户1347户,预计户均养蚕年收入近万元。 【详细】
德保县:450万公斤农产品找到买家
近日,2019中国·深圳(第5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德保县组织包括德保脐橙、山楂等多种优质农产品参展,签约预售450万公斤,总金额达6030万元。 【详细】
德保特色农产品亮相中国·深圳绿色农业博览会
此次参展绿博会的主角是德保脐橙、山楂等多种优质农业产品。众多参展商表示,他们将把绿博会作为吸引客商投资、展示交流的良好平台,严把产品质量关,拿出最丰富的资源、最好的项目、最优惠的政策与投资方合作,做好今后农产品销售。此次绿博会上,多个企业签订合作关系 【详细】
德保县:南山携手推进万亩生态油茶项目建设
今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投入1000万元,在德保县足荣镇义备村实施万亩生态油茶扶贫产业项目。该项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致富带头人”的发展模式,实现打造共创、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型农村产业业态。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落实园区面积5000亩,成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