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宫村红薯喜获丰收。
近年来,北流市山围镇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目前已初步建成以甘竹、都宫、丰垌三个村为中心,辐射全镇的红薯健康食品生产基地,红薯种植成为了当地主要的扶贫产业。
延长红薯产业链助增收
山围镇地处大容山南麓,该镇的都宫村、丰垌村和甘竹村,山高谷深,昼夜温差大,雨水丰富,属于天然无污染的高山地区,适宜发展生态农业。
一进都宫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长势喜人的甘薯苗,丰收在望。2015年,红薯在都宫村里小规模种了起来。“平时如果种水稻的话,产量跟效益不是很高,都是几百块钱一亩,但是种上红薯之后,基本上收益都有1000元至2000元一亩。红薯经过加工后,价钱至少翻一倍。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年级稍微大点的在家里干不了太重的农活,所以种红薯还是比较适合的。”都宫村村主任卢进飞说。
近年来,都宫村加入红薯种植队伍的村民逐渐多了起来。“去年红薯长得好,投入也比较少。我那两亩地,卖生薯都得了8000多元的收入。”尝到甜头的村民刘远钊说,明年还打算继续种红薯。
新鲜红薯销售后,分拣剩余的次薯该怎样“消化”?怎样才能产出更大的效益?都宫村逐渐把目光瞄准了红薯精深加工市场,通过拉长产业链增加效益,同时延长红薯产品的销售期。
为了进一步打造红薯品牌,把红薯这一产业做强做大,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2017年,当地的骨干种植户牵头成立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商会,大力培育新品种、推广薄膜覆盖种植新技术,不断改进红薯干加工工艺,对红薯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红薯种植大户也注册了红薯干商标,推出品牌化包装。
“我们已经购进了一批加工设备,准备在村里建红薯加工厂。”都宫村村支书黄进军说,“我们注册了商标,成立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线上线下一起销售,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卖红薯,而且能卖出高价。”都宫村的红薯50%以上加工成红薯干销售,效益明显提高。
“去年我种了4亩红薯,加工成红薯干后卖了3万元。”村民卢坤盛不仅摘了“穷帽子”,腰包鼓了起来,家里还盖起了新房。
农技专家“送经把脉”
为了改良红薯品种,山围镇引导转变群众以往自行留种的习惯,由有经验的农户进行选育留种,同时邀请区农科院有关专家为种植户上技术课,落实镇农技人员深入红薯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种植效益好的农户开展技术交流和宣传,多种形式向群众传授红薯生产技术。
日前,记者来到都宫村采访时,看到广西农科院的专家组正在为村民讲授甘薯蚁象防治方法及蚁象诱捕方法应用技术、广西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等。刚到红薯加工点,专家就被村民包围了。
“这个红薯开裂了,可能是品种退化了,或者受气候环境影响。”
“这一个有黑点,长虫了,过几天就会整个坏掉。”
……
“一个人暴饮暴食不行,植物也同样如此。连续高温干旱需要防虫,多日阴雨需要防病。”科技特派员吴翠荣一连说出几个原因,并当场开出“处方”,“如果是品种退化问题就需要提纯、复壮,出现连续阴雨天,雨一停就要施杀菌剂防病。建议都宫村统一培育种苗,统一发放给村民种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红薯的品质。”
吴翠荣告诉记者,今年她在都宫村试种了产量高、口感好的桂薯10号、普薯32号、苏薯16号三个品种,筛选出适合在都宫村种植的品种,扩大种植规模。“都宫村原来计划种植13.34公顷,现在已经超了,是16.67公顷。新品种桂薯10号是我们在参加全国擂台赛时拿了一等奖的,保守估计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至1750公斤。通过科技示范把总结出来的新品种、新技术等各项科研技术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红薯产量增加,农民增收就有希望。”
目前,该镇红薯种植面积达153.33公顷,总产值2000多万元,产品不仅销售到国内各大城市,还远销马来西亚等国家。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北流市:澎湃红色血脉 崇军尚武成“潮”
“位卑未敢忘忧国”。千百年,基因代代传;新时代,热血更澎拜。近年来,北流市石窝镇积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引导企业乡贤爱国拥军,努力营造崇军尚武浓厚氛围,青年参军报国已成为潮流。 【详细】
北流市:总投资10.9亿!红星美凯龙家居博览中心建材城项目开工建设
12月9日,红星美凯龙家居博览中心建材城项目正式入驻北流市,并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对北流市商贸升级、整合产业集约化发展、引领消费者一站式便捷购物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北流市: 农村污染治理成效凸显
农村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染,由于点多面广,一直以来都是江河污染治理的难点。近日,记者来到北流市南流江流域采访,发现该市除了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外,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上也是亮点纷呈。 【详细】
北流市:大力打造中草药产业之乡
说起玉林市的中草药产业,人们会想起玉州区的银丰中药港、玉林市健康产业园,陆川县的橘红产业,博白县的桂圆及众多药商,而近日,在这个产业名不见经传的北流市却提出了要创建中国中草药产业之乡,让人惊讶。近日,记者深入调查却发现,中草药产业在玉林市大力发展大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