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关安村上元屯,年近八旬的特困供养户蒙端荣老人特别想在家中建一个卫生间。结对帮扶干部知道后,就把她的这个心愿写在“扶贫红色驿站”站里的“微心愿墙”上。不久前,在帮扶后援单位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老人的“心愿”很快就得到了实现。
“扶贫红色驿站”是环江县深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建引领,通过“驿站式”服务方式,加强对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关心关怀,为群众提供便利,打造成为联系服务贫困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扶贫路上的帮扶干部提供一所温馨家园和精神港湾,激发他们在脱贫攻坚一线干事创业的热情。
据关安村第一书记覃榴介绍,有了“扶贫驿站”后,帮扶干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比以前多了,感情也比以前深厚。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通过相互交流,集众人之策,想办法尽快解决。
据了解,自该“扶贫红色驿站”7月份成立运营以来,已接待全县扶贫干部2000多人次;通过驿站“微心愿墙”为群众办理29件好事实事。同时,通过“扶贫红色驿站”的销售平台,为当地的香鸭、野生蜂蜜、土鸡蛋等农特产品打开销路,销售额达22万余元。
“‘扶贫红色驿站’不仅为帮扶干部提供了一个吃饭、歇脚和临时办公的地方,更是提供了一个扶贫干部相互沟通交流、群众诉求的平台;在这里,可以交流扶贫政策解读、分享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共同探讨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为群众的问题诉求、本地以及附近乡镇的农特产品打通销售的渠道。”中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覃丽鲜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上林县:通过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壮大6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
12月15日,冬日暖阳下,在上林县白圩镇贫困村玉峰村,一排排光伏板错落有致地“嵌”在青山绿水间。“光伏扶贫工程可谓‘一寸光伏一寸金’。”该县扶贫办副主任朱文表示,截至今年11月,上林县65个贫困村通过光伏发电,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17万元。 【详细】
大新县:提升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性
大新县通过“三加强一简化”措施,切实提升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今年截至12月15日,全县共筹措落实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66亿元,支出3.4亿元。 【详细】
宜州区:推进健康扶贫 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中通过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最大程度减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提升老百姓幸福感。 【详细】
恭城县:受益明白卡促扶贫透明
连日来,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组织县、乡、驻村干部及帮扶人员进村入户核实填写2019年度扶贫受益明白卡、扶贫手册以及手机APP录入,展现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增强帮扶工作透明度。 【详细】
南宁加大投入新建162个扶贫示范园 确保产业全覆盖
南宁市加大扶持力度,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今年已投入扶持资金8550万元新建162个扶贫示范园,重点扶持桑蚕、晚熟柑橘、香樟、家禽、草食动物等五大产业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确保产业全覆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