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来源:贺州市平桂区委组织部 作者:卿思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筑牢党的基层根基、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始终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平桂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配强一线驻村干部队伍、多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基层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汇聚抓党建促脱贫强大合力,实现脱贫与发展同促进、共提升。

  筑堡垒、强筋骨,激发基层党组织建设“驱动力”

  围绕“好支书、好班子、好队伍、好阵地”为建设目标,抓实基层党建工作,筑牢脱贫攻坚堡垒。一是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育好“领头雁”。创新选派村党支部书记方式,选派优秀在编干部任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探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注重培育农村党员脱贫致富带头人,实现每个村都有1至2名就地创业、带动力强的党员致富能手。二是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强化“主心骨”。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创新采取“党建联盟”方式,由区直单位党支部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联建,通过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工作联促等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将村级党组织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推动,以促进村党组织提档升级。2017年至2019年,每年均排查出10余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并按照“七个一”的要求,采取区委领导帮扶联系、组织部门帮带督导、区直部门帮解难题、乡镇干部帮治到村的“四帮工作法”进行整顿。三是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建好“主阵地”。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平桂区累计投入资金3147.35万元,以建设标准化、配套功能化、设计美观化的“三化”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沙田村、高林村、里头村等71个村级活动场所,其中贫困村18个,极大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办事学习提供了物质上的“阵地”、精神上的“家园”。四是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助力“攻坚战”。在平桂易地搬迁与千亿园区建设结合示范工程(老乡家园)和贺州市厦岛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厦岛安置点)2个安置点单独设立了党支部,同时配套成立了工会、团组织和妇联,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发挥安置点党组织作用,通过党内组织生活、社区文化生活大力营造移民群众的归属感,提升满意度,增强幸福感,打造温馨家园。并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在老乡家园安置点合力打造平桂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两个中心建筑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

  争先锋、树标杆,配强一线驻村干部队伍“能源站”

  坚持从科学选派、强化考核、加大保障等方面做好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与服务,让驻村干部“驻村”更“助村”。一是科学选派,配齐配强驻村队伍力量。按照“把最精干力量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的原则,根据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健康并具备履职条件的标准,选派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共340多名,在工作队员配备上高于自治区的标准。二是强化考核,夯实思想作风建设根基。全覆盖推广使用平桂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钉钉”管理软件,并采取“三随机”(督查人员随机、督查对象随机、督查时间随机)的形式,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的情况进行科学高效考勤。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加大对驻村干部的业务指导力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确保驻村干部能切实有效的帮助所在村解决实际问题。2019年上半年共计开展驻村工作队员考核20余次,发出督查通报2份,通报9人次,为脱贫摘帽奠定良好作风基础。三是加大保障,解决工作生活后顾之忧。2019年投入86.8万元为驻村工作队员采购电冰箱、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电脑等生活和办公设备,改善驻村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第一书记每人每年1.5万元的工作经费和5万元扶贫项目经费,激发工作热情;并统一为全区5600多名帮扶干部购买一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主动关怀驻村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解决驻村干部后顾之忧,使其安心驻村。四是选树典型,营造实干担当良好氛围。以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契机,开展“寿城党旗红·使命勇担当”先进典型集中宣传,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通过充分挖掘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工作中的先进事迹,激励驻村干部当好群众的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和代办员,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惠民方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实现驻村工作走进群众、依靠群众。2019年以来,通过报刊、杂志、网站等主流媒体开展驻村干部先进事迹宣传百余人次,扩大了驻村工作影响力。

  消空壳、补短板,疏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水源”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一是创新“飞地抱团”,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匮乏薄、无成熟项目的薄弱村,创新采取“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村级合作社入股与公司进行合作,在扶贫产业园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使村集体“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参与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物业投资等,放大资金效应,抱团合作发展,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已发展“飞地经济”项目3个,86个行政村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300万元。二是推进“资源整合·项目下放”,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把分散在扶贫、发改、交通、水利、文体等部门的财政性资金,将对技术要求不高、不危害公共安全、受惠对象直接、村民可自主组织实施的200万元以下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的民生项目下放到村一级,由村民合作社参与实施,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拓宽增收渠道。2019年已下放项目126个,涉及9个乡镇(街道)、60余个行政村,已为村民合作社带来集体经济收入84万元。三是建设集体经济中心镇、试点村、红星幼儿园,打造村集体经济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物流、现代设施农业等新型集体产业,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创新经营模式,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抱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发展共赢。2019年共建设沙田镇、羊头镇2个集体经济中心镇,石梯村、羊头村等10个试点村,建成的中心镇、试点村将成为平桂区党旗领航、兴村富民的示范性特色农业产业工程。此外,试点建设“红星幼儿园”,实现在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的同时,有效盘活村集体闲置旧办公楼资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夏影影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