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48岁的钦州市钦南区尖山街道尖山村贫困户、科农生态园餐厅服务员姚远金愈发忙碌。
“年底了,很多公司年会在我们科农生态园开,餐厅每天都有十几二十桌,生意很火爆。”姚远金一边洗菜一边与记者交谈。
很多食客来科农生态园就餐,是受这里的特色美食——海红米粥吸引。“海红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膳食纤维,是健康营养食品,味道也很好。”带着一家人慕名而来就餐的张先生对记者说。
钦南区沿海一带有大量滩涂,盐碱化严重,村民有句顺口溜:“咱村的地,远看水一片,近看全是碱!想吃一片肉,没钱!”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却适合海红米生长。海红米在钦南区沿海一带称“潮禾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为充分利用沿海滩涂,钦南区着力推进海红米种植,专门出台了《钦南区“钦州海红米”产业奖补实施方案》《钦南区“钦州海红米”种植方案》,安排产业发展资金170多万元对海红米种植进行奖补,在尖山街道、康熙岭镇、黄屋屯镇、东场镇等建立了海红米产业发展基地和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姚远金所在的尖山村成立了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姚远金是合作社的成员,科农生态园餐厅也属于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发展海红米种植330亩、巴沙鱼养殖示范基地200亩。2019年海红米种养销售收入130万元,养殖巴沙鱼销售收入超6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个,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把区里支持的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合作社的海红米种植,每年有600元的入股分红,加上在家门口的科农生态园餐厅上班,每个月有2800多元的工资,我感到很开心,对脱贫也很有信心!”姚远金满脸笑容地说。
据了解,钦南区海红米种植已经覆盖了全区6个沿海乡镇,建成了5000亩海红米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实现产值约2200万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钦南区:抢抓发展机遇 培育新型能源产业
8月23日,广西500兆瓦风光互补一期30兆瓦光伏项目在钦南区东场镇英窝村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投资15亿元,占地7千亩,被纳入2019年自治区重大项目,计划于2020年底建成投产,实现全容量并网。这标志着钦南区在绿色发展战略、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抢先发展新型能源产业上,又 【详细】
钦南区:“十里蚝排”助脱贫
钦州市钦南区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钦南大蚝,素有“海底牛奶”之称,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8年钦南大蚝养殖面积14.8万亩,产量27.6万吨,大蚝综合产值28亿元。钦南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生产在华南地区均排名第一位,种苗供应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 【详细】
钦南区:推进盐碱地海水稻规模种植
盛夏,正是海红米水稻插秧的最佳时期。6月12日,在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沙坡村,村民叶逢敬看着100亩盐碱地里郁郁葱葱的秧苗迎风微摆,开心地笑了:“这些丢荒的土地终于又恢复了生气,还能给我们带来财气。” 【详细】
钦州市钦南区委书记苏英权:全力建设 滨海文化旅游胜地
近年来,钦南区整合钦州港、三娘湾旅游区、滨海新城的旅游资源,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年又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全力建设滨海文化旅游胜地?记者对钦州市钦南区委书记苏英权进行了专访。 【详细】
钦南区:“钦”近山海 “南”得精彩
2016年12月,钦南区被授予第三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五彩海豚”“最美内海”“千年古陶”“刘冯英雄”“大蚝之乡”等名片越发闪亮,旅游业发展加速,今年第一季度,钦南区旅游总人数411.28万人,同比增长29.42%,旅游收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