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就业、发展特色产业、扩大青梅种植面积,大新县不断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截至2月29日,全县贫困人口转移就业900多人,全县完成新种植青梅1.6万多亩。
大新县充分利用土地肥沃,适合种植青梅产业的特点,2019年全县青梅结果面积5000多亩,产量达3000吨,产值达900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种植青梅增加收入,有的达到几万元,摘掉贫困户帽子。青梅产业也是该县发展扶贫产业的成功范例。为鼓励群众扩大青梅种植面积,拓宽富民产业增收渠道,该县把青梅纳入产业“以奖代补”项目范畴,对种植户每亩补助1200元,让种植户分享产业奖补,推动群众扩大青梅种植面积的积极性,全县在榄圩、下雷、桃城、龙门、全茗等乡镇形成规模化发展青梅种植。下雷镇志兴村、三湖村、下雷社区等村及社区,今年新种面积达3000亩。其中三湖村种植面积1400多亩,惠及110户贫困户,该村通马屯贫困户农廷业户就种了7亩。村民们表示,青梅产业路,也是致富路,更是幸福路。
大新县把转移就业作为稳固贫困户收入的一种渠道,通过安排在扶贫车间就业、大企业带动就业等方式,帮助更多贫困户就业增收。目前,复工的扶贫车间贫困户有596人,在中信大锰大新锰业有限公司就业的贫困户人口59人,通过招聘会和点对点输送到区外就业323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大新县:建企业复工审批绿色通道
连日来,大新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详细】
浦北县:打通销售渠道助贫困户增收
,浦北县整合县脱贫攻坚办、食品公司、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机关后勤中心等部门力量,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他们及时帮助沟通产销信息,启动收购绿色通道,化解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题。 【详细】
恭城两书记带贫困户复工生产消杀艾品忙
日前,记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吉山村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扶贫就业车间,“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响彻入耳,迎面扑来的是艾草特有的一股股清香,有种沁人心扉的味道。 【详细】
大新县:为春耕物资开辟绿色通道
2月14日,大新县下雷镇政府党支部党员及驻村队员在该镇吉门村春耕物资流动配送点协助维护发放物资现场秩序。 【详细】
永福县: 全力促销贫困户农产品
永福县在千方百计筑牢疫情防控战线的同时,稳经济、惠民生。今年以来,该县通过线上线下共销售砂糖橘约35万吨,销售产值10.5亿元;罗汉果深加工产值30多亿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