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石江产业基地,五颜六色的花卉竞相绽放,桑树果实累累、长势喜人,一座座充满诗意的田园小屋让人赏心悦目。
那漏村第一书记缪道坤说,当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依托专业合作社,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重点打造集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绿水青山”村级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示范区。
笔者在石江产业基地看到,基地的功能分区明确,游客既可以观赏花海、体验农耕生活,还可以采摘当季水果,进行亲子活动等。疫情过后,这样贴近自然、又避免聚集的乡村旅游点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
东兴市绿水青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石江产业基地的合作企业,该公司负责人文山林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在游客还不是很多,但基地全力做好迎客准备,种上各种时令水果和各种季节的花卉,养殖原生态的鸡、鸭等,为疫情过后旅游高峰做好准备。
据了解,目前东兴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乡村旅游业农户(休闲山庄)72余户,直接就业人数7000多人,带动相关就业人数3万多人,有力推动了农村餐饮、旅店、种植、运输、文化等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是东兴市开展产业扶贫展现出来的成效。为贯彻落实各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和讲话精神,今年以来,东兴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保障产业扶贫收益不减。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该市今年因地制宜调整了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提高特色产业覆盖率。
据悉,东兴市今年特色产业覆盖率的指标任务为95%。该市将原来“5+2”特色产业“柑橘、杂粮杂豆、香料、百香果、鱼、边贸、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调整为“柑橘、杂粮杂豆、香料、优质稻、鱼、边贸、鸡”,各脱贫摘帽村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了贫困村“3+1”特色产业。
经调整后,截至今年5月21日,东兴市“5+2”覆盖率达97.2%,贫困村“3+1”覆盖率长湖村100%、吊应村100%、横隘村98%、那漏村97.7%。
为了确保产业扶贫精准到户,东兴市产业扶贫专责小组多次到镇、村进行调研和分类指导特色产业台账收集工作,及时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精准产业到户。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技能。今年以来,东兴市农业农村水利局采取线上培训、实地指导、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贫困户、产业指导员、致富带头人等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培训,主要指导该市主导产业红薯、百香果等实用栽培技术,惠及贫困户200多户,更好发挥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何秋珊)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东兴市:安全饮水工程助力精准扶贫
5月29日,在东兴市马路镇竹围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借助好天气加紧施工 【详细】
东兴市:渔光互补 一地多用
5月27日,笔者来到位于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境内的渔光互补旅游综合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烈日下安装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光伏板,一旁的吊车正在吊装水泥支柱,现场一派忙碌。 【详细】
东兴市:消费扶贫稳增收
连日来,东兴市积极组织农产品展销活动,镇、村干部当起推销员,广泛发布农产品信息,采取由买家预约、农户送货上门等方式,推动2500多羽家禽,300多公斤红薯 【详细】
东兴市:“五强化”推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战双赢”
东兴市积极应对疫情防控造成的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等难题和挑战 【详细】
东兴市:特色产业激发边境乡村振兴动力
东兴市地处中越边境,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缘优势,对越跨境农业合作发展迅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