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闭初健 罗 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6月8日,把猪场改造成鱼场,已走出一条转型种养新路子的陈伟秀起了个大早,带着10名贫困户来到鱼场捕捞一批塘角鱼,准备卖给来收购的鱼贩。

  “这是今年以来我捕捞的第5批塘角鱼了,养殖塘角鱼一亩年产值高达8万元。且用工少,没有污染又环保。现在这个塘角鱼产业已经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家致富。”陆川县横山晖旺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秀说。

  陈伟秀原是横山镇一家年出栏生猪1万多头的规模养猪场老板。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九洲江生态环境治理的影响下,陈伟秀把一栋猪栏改造成10个池共250平方米的塘角鱼池,获得成功。

  去年5月,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养猪业受到沉重的打击。陈伟秀将存栏生猪全部清空,把7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全部改成养鱼场。

  将猪舍全部改造,把猪场变鱼场,把粪池变鱼池,陈伟秀成功探索出一条转型路,成为产业扶贫、污染治理、转型发展的典范。

  在她的带动下,目前该县已有90多家养猪场顺利改成养鱼场并投产,获得很好的效益,30多户贫困农户养殖塘角鱼,增加收入。

  去年以来,陆川县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难题,强化“兴产业”,创新“1+N”合作模式、“改造+生态”转型模式、“超市+集市”产销模式等3个模式,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取得成效。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激发扶贫产业活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发展扶贫产业,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长久增收,提升和巩固脱贫成效。”陆川县县长刘启说。

  该县探索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户之间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1+N”合作模式,与企业、基地、创业致富带头人合作运营的形式,所得收益按照投入的方式和比例进行分配,确保贫困户增收致富。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把企业和贫困户的利益连接起来;通过“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筹措资金用于建设或购买生产所需设备、设施,产权归项目实施所在地的村集体所有,合作对象以技术入股,按照全程服务、全程指导、保价回收的方式实施帮扶。

  同时,通过“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免费发放种苗给贫困户代为种养。并提供管理、防疫等技术服务,最后保价回购,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创新“改造+生态”转型模式,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去年以来,为了降低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减少贫困户的损失,该县因地制宜引导猪场实施产业转型,对猪舍进行改造,持续发展塘角鱼、鸡、鸭、蘑菇等扶贫产业,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

  为解决扶贫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该县创新“超市+集市”产销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形成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由县扶贫基金会牵头成立了爱心超市,收集30多种农副产品直销机关、学校、医院、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食堂。目前,该县10家单位、企业分别与爱心超市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采购金额达6740万元。

  陆川县还到各镇巡回开设扶贫产品流动大集市,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并推广“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运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营销贫困群众农产品,选择有特色、有市场、有规模、适合网络销售的陆川猪、乌石酱油、陆川橘红等产品作为电商精准扶贫的主打产品。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