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林县三里镇小龙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里,人们忙着用机械种稻插秧。“我们这里种下的可不是一般的水稻,而是依托小龙虾养殖示范场‘稻虾共作’种植的‘龙虾水稻’。”上林县珠玥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晏志新介绍,场里刚收完两批小龙虾,产值约800万元,暂时腾出的1600亩“宝地”都要种上本地的野优丝香水稻。
据介绍,“上林大米”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稻虾共作”模式旨在将其进一步升级。“龙虾水稻”的种植模式是利用小龙虾排下的粪便及养殖产生的微量元素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这种模式能更好地保持水稻的优良品质,提升基地生产效益,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据了解,该公司正在建设面积4000亩的“稻虾共作”示范基地。今年要以“稻虾共作”模式种植约1600亩优质水稻,将为更多本地富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
目前,在基地务工的49名工人均为贫困户,不少人来自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户石黄珠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家就在几百米之外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此前,他在广东从事保安工作,收入较低且不稳定。“我现在住的新房面积有110平方米,每天到基地做工,每月稳定收入3000元。”石黄珠说。
按照每年每亩1000元的标准,基地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租金280万元,涉及贫困户160户,为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发放工资约45万元,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上林县:依托产业走出致富路
6月14日,在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致富带头人冯应红的养殖基地,莲塘里荷花绽放,水面下不时可看到小龙虾在游荡。这是上林县发展种养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详细】
上林县:“四两”拨“千斤”
本报记者 袁 琳上林县是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试点县。说起近三年上林的扶贫模式,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苏展略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四两”拨“千斤”。 【详细】
上林县:举办生态旅游养生节
5月19日,2020年“中国旅游日”南宁主会场暨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电商创业大赛活动在该县旅游集散中心开幕,28项线上线下活动精彩不断。 【详细】
上林县:全面统筹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5月15日,记者从上林县获悉,该县将围绕“生态为本、绿色崛起、旅游兴县、共享小康”目标定位,统筹全县的重点工作,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扎实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详细】
上林县:花似锦 相约有缘人
壮族老家,养生上林。从“渡河公”开辟鸿蒙的传说到龙母文化传承的忠孝节义,从饱经沧桑的南疆壮都到风光旖旎的霞客古渡,以“山清、水秀、洞奇、物美、民淳、人寿”闻名遐迩的上林县,早已在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记忆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