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村,记者来到四维富硒稻产业示范区大米加工厂,该厂一角堆满了晒好的稻谷。
“稻谷晒干后要放置一个月再加工,米粒就不会那么碎。我们出产的富硒米畅销两广,每公斤出厂价超16元。”该加工厂负责人罗爽说,该厂生产线仅包括烘干、碾米、包装,程序非常简单。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加工方式,带来了较高的效益。
原先,村民加工大米的方式大同小异,一样的稻谷一样地碾,但市场上价格都没有超过10元每公斤,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该示范区首先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化、装备设施化、经营组织化、特色产业化、要素集成化”,统一种植,统一物资,统一技术标准。其次,核心区生产基地通过富硒认证,注册“小凉河”商标品牌。
“大米的初级加工生产,投资不大,技术含量也不高,很多人都在干。我们将简单做到精致,从而提升产品价值。”罗爽说。
道西村曾是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的贫困村,主要原因是缺水。“以前村民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喝。光饮用水都这么困难,何况灌溉用的水。”村民黄小华说。
正因为这样,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村里的田地有不少撂了荒。2015年,道西村现任村支书罗坚东回乡,成立了贺州市四维种养有限公司,把村里撂荒的土地租下来,打井取水,种植水稻和蔬菜。
次年,广西地矿局挂点道西村开展定点扶贫。在开展地质调查中,该局在道西村发现有大片富硒土壤,适合发展富硒农业。于是,驻村工作队员引导当地农民把眼光瞄准富硒产业,欲通过发展富硒农业实现扶贫摘帽。
在后盾单位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群众纷纷响应,建立了道西村四维富硒稻产业示范区,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户和贫困户用资金或土地入股,参与企业经营或者到基地务工获得工资。
目前,该示范区的核心区面积1200亩,拓展区2300亩以上,辐射区超过3000亩。年产值3300多万元,年销售超过2800万元,辐射带动贫困农户500多人增收。去年,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
2017年,道西村实现脱贫摘帽。在尝到种植富硒水稻的好处之后,该村还大胆发展富硒系列产品,如红薯、芋头、菜心、百香果等。
近几年,平桂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狠抓农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部分发达国家超过80%的农产品是经过加工后才上市的,比未加工的农产品增值5倍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相比之下,我们的农产品产业在加工这一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平桂区区长朱建军表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等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加工技术创新、加工装备创制,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和技术集成基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平桂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有429家,注册资金总额6.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约7.6亿元,辐射带动农户6.24万户。形成以大米、蔬菜和茶叶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了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家、市级2家。富硒米、平桂茶以及以莲藕为主导的水生蔬菜初加工产品,深受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青睐。
截至目前,平桂区富硒农产品认定面积超过1万亩,包括莲藕、大米等10个种类,其中芳林马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面积超7万亩。该区不断加大招商及培育农业龙头的力度,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农产品加工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同时,该区还通过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扶持企业设备升级和技术改进,促进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桂区公会镇:举办技能培训助力农村妇女就业
8月18日,平桂区公会镇莲胜村举办专项职业能力母婴护理(月嫂)培训班,提升贫困妇女就业创业技能,拓宽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 【详细】
平桂区:众志成城 逆势而上 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今年来,平桂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力东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全面恢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详细】
平桂区:多举措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目前,平桂区35个贫困村已脱贫出列、71588名贫困人口(含退出户)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4.45%降至0.86%,顺利实现整区脱贫摘帽。 【详细】
平桂区:精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配合贺州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作为打赢平桂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举措。”8月18日,该区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说。 【详细】
平桂区:多举措开展消费扶贫
今年来,平桂区主动创新,采取以“以购代捐”、直接认购等方式,开展扶贫消费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