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4日 来源:广西扶贫网 作者:陈光科 卢杰 蒙宏谯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国定贫困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84万户6.66万人,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按照“方便移民,有利发展”的原则,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重大举措来抓,从实施设计规划、推进项目建设、抓好搬迁入户、推行后续管理四方面入手,精准推进,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3月底,该县以城区2个大型集中安置区为主,乡(镇)7个安置点为辅,把43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7860名贫困人口搬出大山,入住率达100%,彻底摆脱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截至2019年底,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全县累计减贫人口1.73万户6.5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56%下降至1.48%。2020年5月11日,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一、高起点实施设计规划,谋篇布局易地扶贫搬迁

  为了确保易地搬迁工作顺利进行,环江从规划开始就下大力气,下狠功夫。一是行动快,早在“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就组织各有关部门着手设计规划“十三五”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全面做好该项工作赢先机、赶时间、抢速度。二是措施实,环江按照“方便移民,有利发展”的原则,制定“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补,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符合环江县情的搬迁方式。三是起点高,规划之初就按照自治区示范性工程标准进行规划,规划过程中得到区直有关部门专家的指点,使整个规划站位高,规格高,为高质量完成搬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力度大,规划前环江全面统计全县易地搬迁人数,依据人数制定规划,避免在搬迁过程中出现“规模”超过“规划”而无法实施的现象。规划时综合考虑好产业园、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以及安置点所在地城建镇建规划布局,力争实现了易地搬迁和镇城化建设同时并举,良性互动。

  二、高效能推进项目建设,夯实易地扶贫搬迁基础

  针对易地搬迁项目点多线长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采取超常规措施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超常机制,采取“主要领导包点,分管领导包楼,一包到底”负责制。县委书记、县长每人负责一个城区大型安置区建设,安置区内每栋楼、每个乡(镇)安置点都有一位四家班子成员对应负责。二是超常措施,为加大征地力量,确保项目实施不被耽误,全县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县征地办,专门负责抓好易地搬迁亟需的1000多亩土地征地工作,采取边征地边设计边实施举措,加快推进项目进度。三是超常办法,搬迁办制作作战图并公布上墙,列出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实时对表对标盯任务,在保证质量的提前下,经常采取加人员加机械加班加点办法推进项目建设。四是超常纪律,县里成立项目推进专项督查组,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总结好的经验全县推广,反之查找原因及时整改。通过采取强硬手段,总投入达10亿多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有序推进,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高要求抓好搬迁入户,如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按时全部搬迁,全县各级各部门从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出发,认真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扶贫、宣传等部门坚持把转变移民观念作为首要任务,采取媒体宣传、走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相关知识,做到搬迁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严守政策红线。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积极优先、兼顾特困”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确定搬迁对象。同时严守住房建设面积强制性标准、群众自筹资金限制等政策红线。三是层层传导压力,严格执行单位和干部负责制,要求各单位督促帮扶干部深村入户,对自己所联系贫困户进行动员,对不按时搬迁的,查找原因,启动问责机制。对于已经搬迁的,帮扶干部实时跟踪了解情况,杜绝“假搬迁,真返回”现象发生。四是实行鼓励政策,政府向已搬迁入户的贫困户赠送必备的生活用品,解决燃眉之急,提高搬迁积极性。通过高要求严措施,全县4360户搬迁户17860人有效有序搬迁入户,提前一年完成搬迁任务。

  四、高标准推行后续管理,提升搬迁群众幸福生活

  着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解决移民群众实际问题和困难。一是抓设施促服务,筹资3亿多元,完善安置区(点)的卫生室、农贸市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在城区两个安置区内,建设了5座中小学(幼儿园)学校,2300多名移民子女实现就近入学。二是抓就业创业促增收,引进湾企深圳华威世通等27家龙头企业,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百亿元高新科技电子产业园,创建102个扶贫车间,为搬迁群众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26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依托粤桂扶贫协作,安排2700多名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到广东等地就业;创建易地搬迁户后续扶贫产业园、脱贫户后续扶贫产业园和现代特色农林扶贫(油茶)产业园,1.8万户易地搬迁户和脱贫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三是抓善后促稳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及证书发放工作(已完成2037户),并因地制宜盘活易地扶贫搬迁户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地”工作,消除移民群众的疑虑,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四是抓党建促提升,全力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实施“党建联抓、自治联管、产业联扶、就业联创、文化联办、服务联动,全力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六联一带”后续扶持服务机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创新“三社联动”(即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指导社区孵化居民理事会、老年人协会、创业者协会等各种社会组织,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