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技之长富一村人。在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壮锦纺织技艺已传承上百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更新变化,古老的壮锦技艺日渐式微。为传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技艺,龙州县委、县政府结合脱贫攻坚,创新“非遗+扶贫”模式,让留守妇女在兼顾农活和家事的同时,通过纺织壮锦获取收益,从而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一、多方合力,建坊纳户
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广西博物馆的指导和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广西有关文化企业、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等筹资在龙州县双蒙村板池屯建立了“龙州壮锦技艺工坊”。该工坊以“政府+企业+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组织贫困家庭妇女接受织锦培训并加入工坊,在传承壮锦文化技艺的同时,为家庭增加收入。目前双蒙村170多户中共有54户加入工坊织锦队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目前已全部脱贫。成功实现了“非遗+扶贫”的目标。2018年6月,龙州壮锦技艺工坊喜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的全国首批(十个之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未来该工坊将吸引更多农村妇女加入织锦队伍,壮锦技艺传承成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二、免费培训,形成氛围
龙州壮锦技艺工坊成立后,多次组织实施壮锦技艺免费培训,受训人数90多人次。接受培训的织娘中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12岁,通过导师传帮带,让她们掌握织锦技能,实现“在家织锦,居家创收”,从而促进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推广性传承”,达到传承与增收双赢。2020年龙州壮锦“非遗+扶贫”就业收益发布会上,为“居家就业”的47名织娘派发14.7万元收益金。可观的收入增强了织娘们用双手创造财富的信心,织锦技艺传承和脱贫攻坚实现两开花。村内织娘主动研讨织锦手法、图案搭配,形成了自觉传承非遗技艺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设计,开拓市场
壮锦的生产既要有文化内涵,也要有市场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龙州壮锦技艺工坊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结合最新时尚潮流,设计出迎合市场需求又不失文化底蕴的作品。同时,紧扣“设计+市场”这个终端,在设计、物料、培训、销售上实现5个“统一”,为非遗产品找市场畅销路。留得住,也要走得出,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联合意大利知名品牌设计团队、中意文化交流协会共同建立壮锦品牌运营团队,打造广西壮锦品牌杜納赫卡(DONNA HECCA),并在意大利建立中意壮锦设计中心、中国壮锦文化推广中心,向海外推介广西壮锦,向世界传递广西文化名片。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龙州:粤桂协作决胜贫困
自2017年9月鹤山市对口帮扶龙州以来,通过向龙州派驻扶贫工作组,全面投入龙州脱贫摘帽攻坚战,助推龙州成功打响了广西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一炮”。 【详细】
龙州县彬桥乡安民村:深山种起牛油果 党员带活空壳村
6月30日,“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来到龙州县彬桥乡安民村,头一次见到了长在树上的牛油果。 【详细】
龙州县:粤桂扶贫协作结硕果
自2017年鹤山市开展扶贫协作以来,给龙州县修建了6所学校、3家医院,改造和修缮426间危房 【详细】
龙州水口镇:搬迁户享受多重利好
水口镇共宜幸福家园社区,是龙州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周边产业、医疗、教育、治安等配套功能齐全。 【详细】
龙州县:“十一个一”勇啃扶贫“硬骨头”
近日,当龙州县委宣传部派驻金龙镇双蒙村第一书记潘海生看到《龙州县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专项作战工作方案》时,大声叫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