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8日 来源:广西扶贫网  作者:杨焕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20年,钦州市钦南区把依托“城、海、山”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物流仓储、海资源开发、特色种养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有效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截至目前,全区所有142个村(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贫困村在钦州市率先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46个,20万以上的有7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突出规划引领,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针对一些村级集体经济受疫情影响等实际,该区先后召开了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乡镇书记专题会等进行研究部署,并组织调研组深入调研,谋划提出依托“山、城、海”优势,做好“物流产业、特色种养、海域开发、服务创收、抱团发展、盘活资源”等6大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2020年,该区142个村共实施项目712个,其中,包括有光伏项目、资产盘活项目、特色种养项目等。2020年3月20日,“钦南区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经验做法在《广西日报》刊登。

  二、利用城郊优势,重点推进物流产业发展

  该区充分发挥作为近邻广西自由贸易区钦州港片区优势,通过“集体投资、按股分红”的方式,引导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村共同投资建设2个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物流产业园。一个是投资1800多万元位于市东郊,由新成立的钦南区红帆村级集体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运营主体,各村以村民合作社投资参与项目建设,签订投资收益分成协议,每年进行一次分红。另一个是投资550多万元位于市西郊的康熙岭镇傍钦村,以康熙岭镇团和村、白鸡村两个村民合作社投入资金共同开发。目前,两个物流园收入已达300多万元,投资参与建设的79个村均已分红2~18万元不等。

  在大力抓好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充分发挥临近城区的优势,大力实施服务创收型项目。目前,服务创收项目达到54个。如,沙埠镇桥坪村村民合作社发挥紧邻高新区二期的优势,积极开展服务创收项目,为落户高新区的企业解决招工、纠纷、清洁卫生等问题,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1万元。

  三、开发海的资源,建设大蚝养殖示范基地

  积极拓展发展思路,由村集体统一流转村民撂荒的盐碱田等土地,实施海红米种植、水产养殖以及建设渔光一体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把劣势变成优势,把低效变成高效,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如,该区东场镇高塘村指导村民合作社盘活350亩闲置盐碱地,开展海红米和禾虫的立体种养,村民合作社通过海红米销售和奖励补贴收入可达到20万元,现已到账14.18万元,参与项目建设的8户贫困户2019年人均劳务增收3300元。那丽镇流转群众弃用的虾塘,建设装机总容量380多千瓦的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把“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龙门港镇结合四面临海的特点,发展特色海上养殖项目,全镇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均超过10万元。

  四、结合地域特点,打造“一镇一特色”产业基地

  推行强弱村结对、村企联动发展模式,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形成“一镇一特色”的产业特色集群。如,久隆镇青草片区投资20万元在青草村委新城村种植五指毛桃44.7亩,2月底以来,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号召村民投入生产,组织发动周边贫困户群众78人次到基地开展复耕务工,预计今年亩产2000公斤,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0多万元。目前,全区集体经济产业初步形成了海红米、五指毛桃、雷竹、百香果、牛蛙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预计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00多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