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在收获木耳。 凌吉荣/摄
②当地群众到毛葡萄基地采摘并购买毛葡萄。
③巴马2020年“县长带货直播”电商促销活动。
深巴实验区核心区的旅游集散中心。 黄瑞萍/摄
巴马西山乡弄友村形似“人民有食”的通屯水泥硬化道路。 杨念松/摄
巴马命河景观。巴马利用优良的生态和优美风景,开发旅游业,让许多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黄大优/摄
巴马瑶族自治县六能安置点全景图。 吕 锋/摄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同时还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全县原有57个贫困村、65167个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5.5%。
在脱贫攻坚中,巴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战胜贫困,齐心协力夯实发展根基,咬定青山不放松,探索走出一条从高质量脱贫跨越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担当
凝聚瑶乡攻坚大合力
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县情,在奋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巴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前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建立高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创新执行“一周一任务清单、一周一村级例会、一周一实地核查、一周一通报”的每周“四个一”工作制度,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将全县604个基层党组织打造成群众看得见、离不开的战斗堡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凝聚脱贫攻坚“冲锋上阵”攻坚合力。
精准
打好脱贫“四大战役”
聚焦控辍保学,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全面压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通过开展提前渗透职业教育、司法干预、开展集中短期励志培训、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开展“送教上门”等措施,全力做好控辍保学稳控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约4.5亿元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所、改建2所,投入2.09亿元实施69所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132个,不断改善和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
聚焦健康扶贫,打好基本医疗保障战役。秉持“巴马·新时代健康中国领跑者”的理念,全面落实“198”兜底保障、差异化医疗保障、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惠民政策,探索实施创建巴马“云医院”“一站式”等系列举措,实施3-6岁儿童营养改善、婴幼儿及义务教育学生健康筛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提升等项目,努力让巴马的发展赢在下一代。
聚焦饮水短板,打好饮水安全保障战役。完成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656处,新建家庭水柜3335座,维修家庭水柜367座、加盖家庭水柜845座,安装家庭水柜净水消毒设备2570套,配套饮水入户管网429公里。建成覆盖98个自然屯2065户16335人(其中贫困户1088户6529人)的大石山区东山乡供水工程,困扰东山乡群众千年饮水愁的历史性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聚焦住房达标,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战役。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目标,扎实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认定工作,研究制定住房保障攻坚措施,危房改造、加层扩建、门窗安装、楼梯盖顶、改厨改厕5个项目同步实施,分类落实补助,全力为无房户、危房户、住房不达标户群众提供稳定达标的住房保障。2016年以来,巴马加大投入进行3383户危房改造、373户加层扩建、3687户门窗安装、2462户楼梯盖顶。目前,全县农村住房达标率100%。
攻坚
夯实脱贫发展根基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牢脱贫攻坚基础。巴马先后实施道路建设项目(含桥梁、生产道路、安保工程等)727条1495公里,完成276个屯屯内道路硬化,103个村和1106个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硬化路,实现村屯道路连通成网。提升改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96个,电信宽带覆盖所有行政村,人口较集中的1008个自然屯全部开通光纤网络,村屯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
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通过注册登记实体企业发展一批、依靠大型种植和养殖企业发展一批、通过大型连锁店发展一批、购买出租商业铺面发展一批、利用闲置资产开发发展一批、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一批、通过能人创业带动一批“七个路径”的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安排10354.69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推动全县57个贫困村均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3个村集体经济均实现收入5万元以上,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
着眼根除贫困,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建档立卡搬迁贫困人口9113人,搬迁入住率100%。强化后续管理服务,统筹县城安置点搬迁对象成立新民社区,新建凤凰乡东坪村。同时,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推进六一产业园建设,以免租方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县城六能、六一、巴徐及凤凰安置点入驻投资发展扶贫生产车间。在乡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4个后续扶持产业食用菌产业基地和1个林下养鸡基地,全县有劳动力搬迁户就业率实现100%,保证了搬迁群众的稳定收入来源。
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巴马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六个一”(即一棵树、一朵菌、一朵花、一粒豆、一片草、一株药)和养殖“六个一”(即一头猪、一头牛、一只羊、一只兔、一只鸡、一只蚕)的生态扶贫产业,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06%。依托巴马“山青、水秀、洞奇、物美、民淳、人寿”的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探索出“旅游+”“生态+”等脱贫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彰显金山银山“价值”,带动约2万多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创新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立足高质量发展,加快“深巴试验区”建设。巴马秉持“越是贫困地区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越是贫困地区越要走开放发展之路”的理念,积极与深圳“联姻”,围绕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3个核心业态,合作共建“深圳巴马合作大健康特别实验区”。目前,已有30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深巴试验区”,正式签署合作项目达34个,总投资额339亿元,带动约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深巴试验区”建设推动了巴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6-2019年,巴马经济连续保持四年快速增长,GDP和财政收入两项平均增速在全区111个县(区、市)中分别排名第3位和第7位,在所有县中排名第1位。2020年上半年,巴马GDP增速8.5%,财政收入增速28.2%,持续保持在全区全市前列。
创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全面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巴马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充分借鉴国务院扶贫办精准识别指标体系,从住房家电、基础设施、家庭收入和资产、就业创业等方面构建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形成引导农户得高分的正向激励机制;从爱党爱国爱家乡、积极入党、热心村级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评价农户是否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是否自觉支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教育教学、控辍保学等方面构建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引导农户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遵守意识形态和宗教民俗活动的相关规定;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道德品质等方面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从家园干净整洁、公共环保自觉、爱护公共资源等方面构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以经济指标为主,充分考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指标,将全县所有农户信用分为B级和1A-5A级共6个等级,信用分数、信用等级越高,金融机构授信额度越大、贷款利率越低,产业政策、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越大,建立起了“评分越高信用等级越高,越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的正向机制。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后冲刺时刻,巴马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越到最后时刻越要保持全速冲刺的状态,越到最后时刻越要绷紧决战决胜这根弦”的理念,持续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巴马县:推进智志双扶工程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以智慧教育服务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智慧和意志“双扶”工程。 【详细】
巴马县:上榜“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8月30日,记者从巴马瑶族自治县政府办获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公布,巴马瑶族自治县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是当前广西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份。 【详细】
巴马至田东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会召开
8月12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召开巴马至田东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会,就巴田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巴田高速建设指挥部负责人李维东,巴马县副县长、高速公路征迁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彬出席会议,各有关单位、沿线乡镇、行政村负责人,巴田高速 【详细】
巴马县:土地流转“一地生多金”
近年来,巴马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合作、出租等形式发展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