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来源:广西扶贫网 作者:张林忠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20年以来,宾阳县创新控辍保学思路,与南宁市龙翔学校隆安校区合作开设“普职融合教育班”,探索特色育人模式,成功解决学生厌学、逃学难题,为实现劝返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发展”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精准排查,摸清底数出对策

  宾阳县瞄准控辍保学工作难点,在充分调研摸底和全力劝返的基础上,与学校、家庭建立互动联系通道,落实专人采取全面跟踪措施,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动态清零。然而因部分学生长期脱离校园生活,返校后出现逃学、打卡式上学和扰乱课堂秩序等现象,针对这一难题,该县组织各镇各部门对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后曾经辍学(疑似辍学)、经常性逃学、打卡式报到上学的学生,就存在的学困、问题、心理疾病等情形进行精细化排查摸底,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截至8月5日,宾阳县25所初级中学共排查出学困、问题、心理疾病等学生16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26人)。为彻底疏通控辍保学堵点,该县组织教育、扶贫等相关部门到兄弟市、县学习控辍保学经验做法,并结合实际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提出与南宁市龙翔学校隆安校区联合开设“普职融合教育班”新思路,动员有意愿的学生入校学习,成功走出了“进得来、留得住”的第一步。

  二、精诚合作,普职融合育人才

  由宾阳县教育局牵头,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动员部分思想波动大、有逃学和打卡式上学学生以及征得家长的同意后,把学生送到学校接受普职融合教育,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费、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进行兜底,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南宁市龙翔学校隆安校区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优势,建立了“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体制机制,组织心理辅导专家团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摸清症结,对症下药,切实化解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心理偏差,增强生活、学习信心,确保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后续延学打下基础。据悉,宾阳县9月2日将筛选出的首批39名学生(其中26名义务教育适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送到学校“普职教育融合班”学习。

  小安(化名),今年还未满14岁,辍学期间纹身、染发,玩手机游戏、出入酒吧样样坏习惯都不少,一度以“小太妹”自居。进入“普职教育融合班”后,由于自由懒散惯了,一时无法接受学校的制度约束,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学校老师通过多次心理辅导和经常性交流相处,在纠偏的同时,发现小安同学思路清晰、善于表达的闪光点,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小安同学参加了学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并获得了年级组二等奖。人生第一次获奖的她很有成就感,久违的笑容挂在脸上,重新点燃了学习的热情。

  三、精心设计,因人施教谱新篇

  为逐步改善学生的生活习惯,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学校为普职融合班配备了专职的职业兴趣引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和行为指导老师,在规范其日常行为的同时,从孩子们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理想出发‘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在保障基础文化课的基础上,开设了心理、法律、感恩、体能、艺术、武术等特色课程,通过文化教育、职业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将基本文化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秉承“教育不灌满,重在点燃”的教育理念,因人施策、因材施教,在设计完成初中全部课程的同时,同步组织学生参加影视表演、书法、绘画、艺术等特色兴趣课程,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艺等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县、校合作创新开设普职融合教育班的做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学生思想和学习现状有了较大改变和提升,未出现一例逃学现象,当前入学的39名学生都在普职融合教育班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次唤醒学习的热情,控辍保学普职融合教育初显成效。

  小黄(化名)曾经是一位叛逆严重的孩子,经常逃学和外出打架,手臂上的刀疤和手术留下的缝针疤痕清晰可见,甚至因为一时不如意,还将刀架在亲人的脖子上。进入普职融合教育班后,小黄经过军事化管理和专门的心理辅导,逐渐融入了学校生活,老师还利用其爱动的特点,引导他学习敲架子鼓,激发学习的热情。一个多月来,小黄的表现判若两人,现在不但架子鼓敲得有模有样,学习也变得自觉了,成绩有目共睹,他对校园生活也充满了憧憬。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