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来源:百色市右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作者:韦进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右江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紧扣“三落实”“三精准”和“四大战役”,“用脚印践行初心、用实干落实精准、用真心赢得民心”,着力破解突出问题,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用脚印践行初心。一是以上率下带头走。以遍访贫困对象行动了解贫困群众实际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突出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坚持问题导向,不定期开展脱贫攻坚随机随访、明察暗访,直奔现场、直查问题,对遍访发现的问题“点对点”反馈乡村党组织书记,限期15日内举一反三整改,再由区督查办“回头看”跟踪问效,形成“随访—反馈—整改—提高”的工作闭环。自脱贫攻坚打响以来,区委书记、区长带头走遍40个贫困村,随访有扶贫任务的62个非贫困村,走访贫困对象600余户,发现并督导整改脱贫攻坚各类问题136件。二是包乡蹲点常态走。区四家班子23名处级领导分别包乡镇村屯,常态化开展遍访活动,采取实地走访、个别访谈、交流座谈等方式对脱贫攻坚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做到“四个清”(村民情况了解清、矛盾问题排查清、贫困原因调查清、脱贫增收思路清),并将问题材料分类整理撰写了《推进右江区脱贫奔康的基本思路》等23篇扶贫攻坚调研理论文章,为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三是全员参与户户走。组织全区党员干部、102支驻村工作队、2900名帮扶干部参与遍访活动,做到“一村一支工作队、一户一个帮扶人,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松手”,实现了遍访工作“四个100%”(乡镇党委书记遍访贫困对象100%、村支部书记年访贫困对象100%、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季访农户100%、帮扶干部月访帮扶对象100%),确保了遍访帮扶不断档,帮扶干部成了稳脱贫、奔小康的“主心骨”。

  用实干落实精准。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逐村逐户“过筛子”。聚焦村、户主体,制定村表、户表清单。村表聚焦班子建设、主导产业、项目实施、集体经济等“脱贫效果可持续”重点内容;户表聚焦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内容;逐村逐户逐人筛查、现场验靶、台账管理。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每月对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参保资助、低保兜底到人到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比对,及时将问题数据反馈给遍访对象,确保工作效率。二是坚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开方子”。对个性问题,实行即知即帮,形成一户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个性化“处方”,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对单施工、分级解决、限时销号。全区共开出“个性处方”达800余份,实现所有问题动态清零。对共性问题深入分析,统筹安排,分类制定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增收等方面的解决措施。疫情防控期间,聚焦务工就业难、农产品销售难两大问题,通过精准推送务工信息、点对点劳务输出、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组织本地企业吸纳就业等措施,帮助2051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大力开展扶贫产品品牌创建和消费扶贫行动,全区有266个扶贫产品通过自治区认定,其中208个扶贫产品通过国家扶贫办认定。通过统筹“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社区、进食堂,组织开展“以购代帮”“以购助扶”活动,实现全区农产品无滞销现象,全区芒果销售量比去年增长10%。三是坚持标本兼治,长效机制“拨根子”。围绕产业、创业、就业三个主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开展农业产业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产业项目,把贫困户全部嵌在了产业链上,实现了4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最高的超过15万元,贫困户户均实现增收3500元以上。采取政策推动、金融撬动方式推动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以“三业一救助”“双千”和“产业奖补”等方式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0928万余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6000万余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等“短平快”项目实现增收。大力实施电商扶贫,让山货变网货,实现年网上销售农特产品超1亿元。

  用真心赢得民心。一是全覆盖开展干群“一家亲”活动。每逢春节,开展“一次爱心走访、一次迎新大扫除、一场交心述职会、一场连心院坝会、一件贴心实事、一份温馨礼包”活动;每年农忙季节,开展“一次帮扶助耕、一次农忙互助、一次农业培训、一次科普宣传、一次农资打假、一次乡村振兴座谈”活动。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展了“打通一个慰问电话、开展一次疫情影响研判、制定一个脱贫及巩固提升规划、参加一次春耕劳动、解决一个急忧盼难题、参加一次环境整治”的主题活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从“案头”奔向“田头”,深入村屯农家,呈现了“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干部”的干群“一家亲”良好氛围。全区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600余件。二是实效性推进志智“两结合”活动。将精神扶贫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开展“三改”“三归”清洁家园行动,引导群众改厨、改厕、改圈和垃圾分类归桶,不断优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立家训、重家教、传家风”活动,为贫困户量身订立家训并装裱上墙。建立脱贫荣誉退出机制,为脱贫户颁发“同奔小康荣誉证”,激励群众不等不靠,以“志”脱贫。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针对性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1.6万人次。三是常态化开展上门为民服务活动。围绕贫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送医上门、送技术上门。落实贫困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6060人,全区应签尽签率100%;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对象实施“居家康复”救助。建立贫困户产业指导员制度,推进技能培训到村屯,技术服务到户到人,提升贫困劳动力素质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截止目前,该区已通过“村村研判、户户过关”脱贫监测大排查,全区102个村均实现“十有一低于”,贫困户“八有一超”“两不愁三保障”达标率100%,为脱贫攻坚战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