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合浦县公馆镇南山村,一条条扶贫路四通八达,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乡村路,一个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奏出致富的乐章,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开。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作为革命老区村的南山村秉承革命精神,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2018年底,南山村全村摘掉贫困帽。2019年,南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近9万元,年增幅达100%,并获评北海市首批市级生态村。
据介绍,南山村地处公馆镇东北部,北与玉林博白县交界,东与白沙镇相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0多亩,山林9000多亩。全村辖27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19户,总人口8716人。南山的革命烈士曾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南山革命老区纪念馆是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是南山村给驻村第一书记叶俊杰留下的深刻印象。对一个村庄来说,完善基础设施是脱贫致富的前提条件。
近2年来,南山村通过村屯道路攻坚战,全村27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98%的家庭有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全村实现100%农户用电、用水、看电视,村委主要干道、人口比较集中的自然村都安装太阳能路灯,彻底解决了村民白天出村难、晚上出门难的难题;协调资金200万元建设了一条2公里长的排灌渠,不仅解决南山村的村道逢雨天就出现水淹的现象,还可覆盖2000多亩田地的灌溉,解决3000多人的用水;统筹资金20万元开辟一个小型的农贸市场,一来解决了村民买菜难的问题,二来给村民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
同时,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大大满足了老百姓文化娱乐的需求。如今,从南山村上空俯视,蛛网状的道路把家家户户联通,这些“毛细血管”实现了群众“抬脚走上水泥路,家门口前能坐车”的梦想。排灌渠、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也为发展降低了成本,为群众争取了更多发展机会。
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跟着“活”了起来。在南山村星源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一只只毛色靓丽、体型匀称的青头鸭或水中嬉戏,或田间觅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合浦县公馆镇星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致富带头人范东觉介绍,青头鸭肉质好、腥味少,很受市场欢迎。目前,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已从起初的15亩扩大到近60亩,养殖青头鸭超过2万只,2019年卖出青头鸭约10万只,创收80多万元,其中纯利润近19万元。除了养鸭场,合作社还种植了140多亩水稻。
在星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从事养鸭、打理鸭场、种稻谷、施肥喷药等工作,再按照工作内容不同领取日薪。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入股的方式领取分红。
叶俊杰介绍,昌顺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样为贫困户带来收入。该合作社以养殖肉牛为主,养殖场面积超过100亩,目前存栏肉牛约60头。按照目前的价格,合作社一年能卖出60头牛,一头牛可卖到1.1万元左右,收入超过66万元。按照入股比例,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到1000元分红。
“扶贫先扶志。只有依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的面貌,走向致富之路。”叶俊杰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展就业宣传,提供就业扶贫帮扶指导,积极搜寻就业岗位信息,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目前全村有成年壮劳力51名,已全部实现外出就业。同时开展公益岗位就业工作,结合乡村治理需要,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又希望在家务工的贫困户,提供乡村保洁员、设施维护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
贫困户石兰凤就是受益者之一。石兰凤从外地远嫁到南山村,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孩子,一场山洪把房子也冲毁了,生活过得艰难。石兰凤虽然身有残疾,但有着一股子不怕苦的干劲。在村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她受聘于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有了固定收入。她并不满足现状,还养鸡、干农活,拓宽自己的增收渠道。此外,孩子在合适工作岗位上打工也有数千元收入。
谈到现在的生活,石兰凤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说:“真心感谢党和政府,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从黄泥砖瓦房,住进了新楼房,生活越来越好,越过越有盼头。”
环境美了、产业旺了、腰包鼓了……曾是贫困村的南山村,摘下了贫困的“帽子”,如今正驶向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记者手记:如今的南山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驻村干部把激情倾注在土地上,把热情奉献给乡亲们,找到贫困“病症”后重点突破,引才兴业并步步做强。致富带头人饮水思源,发挥自身力量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踏实苦干是每个南山村村民共同的特征,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脱下了贫困的“帽子”,开始走上致富路。
幸福生活不能“等靠要”,唯有“加油干”。说到底,无论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一股干劲、韧劲。只要咬定目标加油干,把短板补上、把基础打牢,就能用勤劳的双手换来幸福生活。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右江区:创新“五线”举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以来,右江区聚焦“民生服务、干群关系、人才建设、产业发展、干部管理”五个环节,创新“五线”工作应对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抓实民生服务“基准线 【详细】
港口区:以脱贫摘帽为新起点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日,防城港市总工会和港口区总工会在德城建材广场成功举办了首届防城港市“鼎鲜鸭”杯消费扶贫厨艺技能大赛,邀请了全市30个餐饮企业共32位厨师现场展示烹饪技艺,通过技能比拼,推进菜品开发,延伸扶贫产品下游产业链,解决困难群体创业、就业。 【详细】
马山县:以产业为支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依据本地特色优势,发挥扶贫产业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和脱贫户以及广大村民大力发展沃柑、种桑养蚕、黑山羊等种养产业,助力群众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详细】
浦北县:“六动模式”推动“稳定脱贫”迈向“乡村振兴”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浦北县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整合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力量,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联动”和社会、经济、生态“三效融合”,不断强化群众增收致富等经济建设措施,建立健全了群众获得感强、成果明显、具有可持续性的“六动模式”,有效激发乡村振兴 【详细】
百色市右江区:创新“五线”举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以来,百色市右江区聚焦“民生服务、干群关系、人才建设、产业发展、干部管理”五个环节,创新“五线”工作应对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