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的脱贫攻坚,兴安县农业种植业有的从无到有,探索出新品种,有的在原有的规模上扩大,提升了效益,出现了葡萄、柑橘、甜玉米、山地辣椒、百香果等一系列“特色品种”,农村经济扩规模、提品质、多了效益。这一切,为乡村振兴打好了基础。
时令已是严冬,地处桂北的广西兴安县气温接近0摄氏度,清晨的田野上都覆盖一层浅浅的白霜。今年要发展并扩大种植前两年试种成功的马铃薯8000多亩,需要“保暖”过冬。而作为全县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2万亩的柑橘,面对严寒,也得住进温暖的“膜房”,春节时才有个好价钱。田里,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给马铃薯和柑橘盖膜,干得非常起劲。
三年前,兴安县聚力打造的田园综合体,成为衔接乡村振兴的“第一课”。兴安县围绕特色产业体系、生态环保体系、乡村风貌体系等八大支撑体系,打造灵渠秦风、陡江古韵、金满田园三大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升核心区主导产业葡萄种植业品牌化效应,实现年生产能力达1.8万吨,生产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在兴安镇冠山村3000亩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区里引进机械播种、无人机喷药等新技术,在高尚镇大力推广“稻-米-菜-花-肥”高效轮作粮食生产,达到机械化、精简化、标准化,目前“金满田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6000亩,辐射面积1万亩,辐射村委11个,并逐步向周边的崔家、白石等乡镇辐射,受益农户数1300余户,其中贫困户108户。
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益,把“种植”融进“加工销售”的企业,成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二传手”。
“这段时间,我的厂里加班加点做马蒂罐头,兴安的马蒂种植也是近年来开始的,我开动两条线,效益很可观。”桂林日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正忙着指挥工人给马蒂削皮,厂里有工人30多人。
桂林日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兴安县10余个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之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采取订单培植和订单收购的形式,发动农民种植和收购柑橘、白果、甜玉米、马蹄等农产品20000多吨,带动农户230多户,安排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人员1500人就业,还分别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和桂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为了农产品货畅其流,兴安县引进阿里巴巴溪鸟物流管理系统,整合县内五家快递物流民营企业,建成了一个县级电商快递物流分拨中心,电商物流成本降低,进一步促进了电商产业的发展,疫情期间果蔬销售企业和个体电商运用网络销售平台帮助果农销售柑橘等农产品4000余吨。
兴安是旅游大县,发展红色旅游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第三板斧”。兴安县坚持以文旅融合,充分释放旅游资源优势的潜力,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兴安模式,将灵渠古代文化、猫儿山生态文化、桂北乡愁文化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融合起来,形成整体联动、特色各异、点多面广的旅游样式,使旅游业融入农耕、教育、观光、体验之中,拉升了旅游的产业链条,使脱贫后向乡镇振兴的路子更为广阔。
特别是兴安县精心打造“红色湘江”红色研学体验区,串起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烈士纪念碑园、红军堂、光华铺遗址、老山界等20多个红色景点,“红色”覆盖区域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推动红色文化、休闲农业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形成了点、线、面的全新旅游观光带。2020年,兴安县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同时又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的验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后的兴安广大农村,会有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增添乡村振兴新动能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区以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石漠化地区为重点,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和人文风情,大力实施文旅兴桂战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6—2020年,全区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12.99亿人次,约占全区接待游客总量的 【详细】
合浦县南山村:奏响“致富乐章”
走进合浦县公馆镇南山村,一条条扶贫路四通八达,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乡村路,一个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奏出致富的乐章,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开。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作为革命老区村的南山村秉承革命精神,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2018年底,南山村全村 【详细】
右江区:创新“五线”举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以来,右江区聚焦“民生服务、干群关系、人才建设、产业发展、干部管理”五个环节,创新“五线”工作应对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抓实民生服务“基准线 【详细】
港口区:以脱贫摘帽为新起点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日,防城港市总工会和港口区总工会在德城建材广场成功举办了首届防城港市“鼎鲜鸭”杯消费扶贫厨艺技能大赛,邀请了全市30个餐饮企业共32位厨师现场展示烹饪技艺,通过技能比拼,推进菜品开发,延伸扶贫产品下游产业链,解决困难群体创业、就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