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国家“两不愁、三保障”和自治区脱贫指标,通过积极创新机制,实现了从国家贫困县到富裕美丽之川的目标。
创新“三扶一帮”机制,围绕产业增收,解决“两不愁”难题
一是强化技术扶持。引进优质品种,强化技能培训,育能人,传经验,有效解决农产品品质问题。2020年全县累计培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307人次,培训水果类生产经营型农民、蔬菜类生产经营型农民、专业技能型农民等新型职业农民近2000人次。
二是强化资金扶持。发挥小额信贷、实行苗木奖补,产业发展以奖代补等政策作用,提高群众动力,有效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560户(含续贷),贷款金额3.1047亿元;培育脐橙苗74.5万株,为贫困群众供应优良苗木,并给予每株1.5元的奖补。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模式,为特色产业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生产夯实基础。加强土地流转,扩大产业规模,发挥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截至2020年底,全县有40万亩以上的流转土地,共建设了134个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
四是帮助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用好“农业经纪人”,借助“龙头企业力”,搭好“电商平台”,帮助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夸地域、扩路子,实现增收增益。
通过“三扶一帮”模式发展扶贫产业,目前富川发展种植各类水果40多万亩、蔬菜35万亩、优质稻39万亩,达到“人均1亩果,人均1亩菜,人均1亩粮”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创新四项责任机制,围绕“四大战役”,解决民生保障难题
一是实行“五包一”工作机制。聚焦住房保障因户施策,创新“五包一”工作机制,即“村工作组长、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村干部、帮扶人、1名县住建局干部共5人包一户C级或D级房屋进度和入住”,助推危房改造进度,全力修缮重建C、D级农户危旧房,每年确保危房改造与易地搬迁两条腿协调走路,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二是实行“八包一”工作机制。聚焦教育保障精准施策,通过创新“八包一”工作机制,即“乡镇负责控辍保学的书记或镇长、后盾单位主要领导、学校校长、村工作组长、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村干部、帮扶人、1名老师共8人包劝返一名辍学学生”,每年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资助不遗不漏、应助尽助、不落一人。
三是实行 “一竿子到底”工作机制。聚焦医疗保障因人施策,加大托底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实力度,全采取政府投入和社会帮扶、个人参与相结合,每年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80%。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
四是创新“清洁水源”工作机制。把“清洁水源”与“河长制”相结合,深化推进“饮水安全”战役,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指标排查,统筹解决季节性缺水、饮水不稳定、易反复、水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确保饮水安全指标全部达标,巩固饮水安全战役战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福绵区:“小支点”撬动脱贫攻坚“大格局”
“去年,我们村有贫困户158户,工作任务重。通过重新编制党小组后,充分调动了村屯无职党员、贫困户党员的力量,有效提高了贫困户脱贫摘帽的质量。”福绵区成均镇和合村党支部书记钟敏才日前对笔者说。 【详细】
荔浦市:瑶族刺绣助脱贫 唱支山歌给党听
荔浦市茶城乡清凉村是个瑶族村,村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为瑶族,至今仍保留着穿瑶族服饰、唱瑶歌的习惯。驻村第一书记蒋忠毅因势利导,帮助瑶胞们将瑶族特色服饰销往山外,助力脱贫攻坚。“党政扶贫好几年,贫困家庭焕新颜;过去土房盖茅草,现在楼房几安然。”,记者 【详细】
浦北县:“35356”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以来,浦北县以脱贫攻坚工作为抓手,聚焦争当全区脱贫攻坚“四好标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创新探索,真抓实干,建立健全“35356”机制,有效确保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走稳与 【详细】
鹿寨县:百企扶百村 群众增收快
鹿寨县把“百企扶百村”行动计划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企业参与“百企扶百村”活动,帮助脱贫户加快致富步伐。 【详细】
右江区:交出脱贫攻坚“优秀答卷”
右江区是广西54个贫困县之一,有40个贫困村7144户贫困户26529名贫困人口。 “十一五”以来,右江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自治区和百色市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