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当重阳节的晨光洒向桂乡田野,三位年过六旬的科技特派员早已扎根农业一线,用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传递技术,以数十年科研积淀为乡村产业注入“科技动能”,在田间地头书写着老辈科研人的责任与担当。

覃秀菊在东方美人茶叶基地开展新产品示范推广。姚佳玲 摄
“这款植物氨基酸产品能提升茶叶鲜爽度,你们按这个用量试,有问题随时找我。”在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东方美人茶叶基地,1956年出生、已近古稀之年的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研究员覃秀菊,正俯身查看茶树长势,指尖轻抚嫩芽,细致开展新产品示范推广应用调查。晨光中,她的满头银发与翠绿茶园相映,话语里满是对茶叶产业提质增效的牵挂。

李洁维在乐业县开展猕猴桃冬季管理技术指导。莫权辉 摄
“趁着秋冬管好果树,来年收成才有保障。”在百色乐业县猕猴桃种植基地,1962年出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种植研究员李洁维,正站在果树旁与农户深入交流。从猕猴桃品种优化的关键细节,到病虫害绿色防治的实用技巧,她不仅手把手示范操作,还特意将技术要点写在纸条上交给农户,用朴实有力的话语和数十年研究经验,为农户撑起“技术保护伞”。

徐炯志在平南县丹竹镇开展龙眼秋冬季管理技术指导。郭标 摄
秋冬时节是龙眼控梢促花的关键期,在平南县丹竹镇的龙眼园里,1964年出生的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炯志正忙碌不停。他站在果树旁亲手演示控梢手法,向围拢学习的农户讲解:“要把握好修剪力度,既能控旺又不损伤树势。”针对农户们提出的“促花保果”疑问,他逐一耐心解答,用接地气的语言将专业技术转化为农户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方法,为来年龙眼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鬓染霜华仍逐梦,田间地头践初心。覃秀菊、李洁维、徐炯志三位老特派员的重阳坚守,并非个例。在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中,60岁以上的“银发先锋”已近130人。他们中,有人是扎根茶园的“茶叶保姆”,有人是深耕果园的“果树医生”,有人是穿梭田间的“农技掌柜”,虽年过半百,却始终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
重阳佳节的乡土间,“银发”与作物的翠绿交织,满是老当益壮的热忱;手把手传技术、心贴心解难题的身影,勾勒出科技助农的生动图景。这支“银发科技军团”,正以岁月沉淀的经验为笔,以扎根乡土的坚守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着“老有所为”的华章,让科技兴农的暖流,在重阳的秋风里愈发滚烫。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2025年优秀科技特派员广西巡讲暨经验交流活动圆满完成
8月27日至28日,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2025年优秀科技特派员广西巡讲暨经验交流活动”在南宁、贺州双城接力。活动以“秉持初心,扎根基层”为主题,通过主题报告、经验对话、现场调研,系统展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二十多年来的 【详细】
广西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 为乡村科技特派员“蓄能”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7月22日至23日,全区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南宁市委党校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培训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吸引全区约3000名相关人员参与,其中150余人现场参训,其余人员通过线上同 【详细】
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78名“一县一团”团长参加年度考评
3月6日至7日,春意盎然的绿城南宁迎来一场特殊的“年终考”——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一县一团”团长2024年度科技服务考核评优。来自全区各地的78名团长齐聚一堂,围绕“组团式服务”成效亮数据、晒成果、比创新,交出科技与泥土碰撞的“精彩答卷”。 【详细】
科技特派员激活春耕新质动能 书写现代农业“雷锋答卷”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春耕期间,广西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4500余人/次,实现覆盖全区各市、县(市、区),惠及农户12万户。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有效地带动粮食、经济作物增产增收,为全年农业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