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3日 来源:凌云县委宣传部 作者:韦付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春色恰好,备耕正忙。周日,在广西凌云县逻楼镇安水村金银花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家爽忙得不可开交:仔细察看苗儿生长状况,锄草、施肥,悉心打理他的“宝贝”。

从肩挑马驮到家庭轿车

  陈家爽是安水村党支部书记,1961年出生在安水村陇往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到两岁,他母亲就过世,之后他跟着父亲相依为命,直至长大……1977年高中毕业后就踏入社会,做小买卖糊口度日。“高中毕业就往外面跑,承包小工程,帮老板收八角,卖米……能赚到钱的都做!”陈家爽这个大石山区里生长的孩子特别能吃苦,也过腻了穷苦日子,有文化的他便四处“找钱”,生活也越来越有起色。199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担任安水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带领安水群众斗“穷山恶水”二十余年。

  安水村地处大石山区,山多地少,制约着群众的发展,但在2000年以前,一个重要的致贫原因是交通。当时,村里群众主要靠种植玉米、黄豆、红薯等传统作物填饱肚子,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生活过得极其拮据。2001年,全县搞屯级路大会战,政策传到村里后,陈家爽喜不自禁,走村串户宣传政策,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支持全村的道路建设大会战。但土地就是群众的“命根子”,村里人祖祖辈辈都与土地打交道,依靠土窝窝种粮为生,所以牵涉到土地占用问题都很难“搞定”。“大部分群众同意开路,少部分因开路占土地而不支持修路,工作推不动。”还没动工,陈家爽就碰了一鼻子灰,但他雷厉风行,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和家访方式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连续到群众家搞思想动员,帮他们干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利害,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开路。”对极个别思想不“开化”的群众,陈家爽绞尽脑汁想办法,他告诉笔者2001年全村新修通进村入户道路21公里,大部分群众的出行有了方便,告别肩挑马驮的历史。近些年来,凌云县加强对村屯道路硬化,目前,该村19个屯(组)的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化。

从没有水喝到家家有水柜

  “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小孩读书要走很远的山路,出行和生产生活也非常不方便,现在不少农户已经买上小轿车,与时代共进步,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该村80余岁的退休教师罗启芬如是说。

  安水村全村基本上无水源,长期以来群众等天喝水,家家户户都在村头地里刨土筑水井,常年喝望天水,还经常闹干旱。不少群众不得不四处挑水喝,饮水问题困扰着安水村的群众。陈家爽也深受其苦,担任村支书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有责任处理这些事关民生疾苦的问题。所以,上任后连续几年他多次往县、乡跑,协调人畜饮水和灌溉项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分批给村里建设水柜。

  “2000年,村里开展地头水柜大会战,全村大部分农户都在自家地头建水柜,满足了基本的灌溉用水之需,之后搞人畜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到目前为止家家户户通自来水管,全村人喝上了安全饮水。”陈家爽欣慰告诉笔者,如今,村里的桑叶、金银花以及传统农作物的灌溉都没有问题,人畜饮水满足要求,一个完全没有水源的村子也实现了“自来水”梦。“2015—2017年共建设100个蓄水池,可以蓄水1万方,有些农户一家就有3个水柜,‘水’的问题解决了!”

  虽是四月,雨季还没到来,但在安水村的村头、地头,处处可见圆形水柜储满水,映着蓝天白云,映着村村寨寨的绿水青山和高高矮矮的洋楼,全村人彻底告别了“无水”的历史。

从茅草房到户户小洋房

  “解决掉群众期盼的一件事情,就感到有所轻松,也是无比光荣。”陈家爽道出了他在基层艰苦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感受。

  “到目前为止,有172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全村人基本上有安全住房,大部分群众还给房子装修,可漂亮了!”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岑承壮告诉笔者,去年驻村以来,安水村对29户危房户进行的危房改造,目前还有极个别农户的房子未进行危改外,各家各户都住进了小洋楼,“陈家爽支书一直以来都重视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驻村后我和村‘两委’一起排查、申请指标找资金解决村里群众的住房问题。”

  在该村小弄林屯,笔者看到小山村坐落在群山里,琉璃瓦、白墙的建筑与郁郁葱葱的山林形成鲜明对比,老人坐在村头的长上板上晒太阳,大鸡小鸡在圈子里扑腾翅膀打闹,菜园子里泥土新翻……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花园,宁静雅致,悠闲惬意。

  “这几年政策好,干活有劲,收入也不错,我家去年把房子装修好,现在住着安全、舒适。”走进劳启农的家,完全是像走进小别墅一样,内墙上刷白灰下贴瓷砖,家里电视机、沙发、茶桌等家具一应俱全,去年他在村里给致富带头人管护桑园、金银花增收近1万元收入,卖肥猪、肉鸡以及领“产业奖补”有上万元收入,加上儿子和儿媳妇外出公务拿到的三万元收入,全家收入超过5万元,一家人甩掉了贫困穷“帽子”。

从传统种养到特色产业

  如今,走进安水村的大小寨子,到处是楼房林立,或依山而建,或傍于山坳,或深居山间,镶嵌在绿色的大山里。

  安水村属典型石漠化大石山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山多地少,全村无水田,全村共有可利用耕地面积2600亩,生态公育林17000多亩。

  “过去,大家都在石窝窝里种玉米、红薯、黄豆等农作物,产量低,还经常是饱一餐饿一餐,过着饥荒日子。”陈家爽有文化见识广,敢闯敢干,多次在村里试种试养,种中草药,种牛心李,种植烤烟,养殖乌鸡……一心用在带动贫困群众的事儿上。陈家爽告诉笔者,他是最早规模养殖凌云乌鸡的人,当时他与迎晖山庄餐馆签订合同,每天给餐馆发货,效益不错。但后来因规模大,而无销路,养一批肉鸡下来,自己赔了本还借了外债。

  “村里流转群众的土地500亩,转包给致富带头人种桑园,55户贫困户帮管护桑园,增加收入。”村里引进隔壁村的种桑养蚕大户陈大强带领大家发展桑蚕产业,预计今年成效逐渐凸显。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之一,陈家爽经过屡次种养后发现,种植金银花效益不错,而且管护技术要求不高,适合当前村里的发展需求。“流转100亩土地,试种金银花,今年有部分开花了,如果效果好,那就在村里推广,带动更多群众一起搞,增加收入,尽快过上好日子。”陈家爽心系父老乡亲,他动员全村46名党员分片做好村里的扶贫工作,鼓励村里的党员带队外出务工,提高收入;发动群众结合实际养殖肉猪、山羊等……全村油茶、乡村旅游、桑蚕、杂粮杂豆等“3+1”个特色产业和自主产业发展覆盖率80% 。

  二十年的坚守和奋战,换来安水村的安定、团结、和谐和幸福,陈家爽说他“不枉此行”。“今年有44户力争脱贫,全村也预计在今年实现了‘摘帽’。”多年来,陈家爽勇担责任,抓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抓产业促增收、抓教育提素质,引导村民勤劳致富、崇尚文明科学建家园,全村人摒弃了等靠要思想,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新安水村逐渐形成。

  安水村

  老蓄水池

  新蓄水池

  陈家爽(左)在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陈家爽的金银花种植基地

  金银花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