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概况gai kuang
龙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辖县之一,位于广西西南部,距南宁市200公里,东邻崇左市江州区,南接宁明县、凭祥市,东北面与大新县相连,西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12个乡镇,123个村(居)委会,有壮、汉、瑶、苗、回、侗等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5%。
龙州是一座具有1290多年历史的边关商贸历史文化名城。1889年,龙州被辟为对外陆路通商口岸,是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贸易交往的重要门户,素有"边陲重镇"、"小香港"之称。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地质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邓小平同志曾领导龙州起义,并建立了中国红军第八军的军部。
龙州县位于中国南疆、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隅左江上游,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6°33`11``至107°12`43``,北纬22°8`54``至22°44`42``。东邻崇左县,东南接宁明县,南靠凭祥市,西及西北与越南国相邻,东北连大新县。县城龙州镇在东经108°51`,北纬22°20`,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39公里(公路里程)。
气候
龙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总的是冬春微寒,夏炎多雨,秋季温凉,干湿季分明,湿热、干冷同季;年无霜期为350天,有霜期13天。县内因地形环境影响,降雨亦有显著的特点:山地雨量多于丘陵河谷地区;雨量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与我国热带、亚热带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相反;夏季雨量占全年雨量一半以上,易于发生冬干、春旱,雨季从4月中下旬开始,天气多变,农民把这种气候形容为“孩儿面,一天三变”。由于小气候环境的影响,龙州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阴雨、寒露风、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等。
土地资源
龙州县土地总面积3476728亩,平均每人14.34亩。土地总面积中,耕地397257亩(人均1.63亩),占总面积11.43%(其中水田194010亩,旱地203247亩>,园地面积28021亩,占总面积0.81%(其中果园14437亩,茶园13584亩),林业用地1152000亩,占土地总面积33.13%(其中有林地543000亩,疏林地48000亩,灌木林地219000亩,未成林造林地15000亩,宜林荒地327000宙),森林覆盖率15.8%,牧地50441亩,占总面积1.45%,宜农荒地69349亩,占总面积2%,宜牧荒地198892亩,占总面积5.72%;城乡居民占用地72300亩,占总面积2.07%(其中城镇11300亩,村庄61000亩),工矿用地3200亩,占总面积0.09%,交通用地11600亩,占总面积0.33%(其中公路3500亩,农村道路8200亩),水域占地56902亩,占总面积1.64%(其中河流35800亩,水库8100亩,山塘3100亩,沟渠600亩,池塘7900亩,其它1402亩),特殊用地595169亩,占总面积17.12%(其中国防用地27000亩,名胜古迹15000亩,自然保护区553169亩),难于利用土地603064亩,占总面积17.35%,其它238533亩,占总面积6.86%。
动物资源
龙州县石灰岩山地占多,山峰林立,常绿阔叶林分布及植被覆盖面较广,为动物提供较好的生存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县内有兽类7目20科30种,禽类11目25科71种,鱼类175种,节肢、两栖、爬行类动物11目12科39种,昆虫14目101科707种,其中林木害虫天敌43种,农作物害虫天敌86种,主要药用昆虫29种。县内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白头叶猴、华南虎、黑叶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红腹角雉、林麝、穿山甲、冠斑犀鸟,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猫头鹰、灰鹊、红腹锦鸡、狲猴、蟒(南蛇)、白鹇、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等。
植物资源
龙州县地处北热带,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北热带岩溶峰丛洼地季雨林区域,加之地形复杂,各类植物生长繁茂。据调查,县内有用材植物500多种,药用植物690种,占广西此类植物种数25%,纤维植物138种,占广西野生纤维植物总数35%,淀粉植物33种,约占广西野生淀粉植物种数的30%;油脂、蜡类植物58种,占广西同类植物21%;橡胶植物5种,占广西同类植物31%,饲料植物82种.占广西此类植物种数28%,野果植物48种,占广西野果植物总数的23%;饮料植物21种,占广西同类植物37%;鞣料植物32种,占广西此类植物种数23%,紫胶虫寄主植物16种,占广西此类植物种数64%,芳香植物48种,占广西芳香植物总数22%,观赏植物105种,栲胶植物31种,占广西此类植物21%。另外,还有蜜源植物21种、蔬菜类植物26种、农药植物35种、绿肥植物33种、染料植物22种、树脂糊料植物10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凹脉金花茶、擎天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蚬木([木宪]木)、金丝李、叉叶苏铁、格木、紫荆木等21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香梓楠、云南苏铁、见血封喉、肥牛树等。列为珍稀频危保护植物51种。
矿产资源
解放后,经初步勘查,县内金属矿有:铜、铁、锰、铅、锌、钛、和含有钇、钆、钕、镧等稀有矿物。非金属矿物有辉目、煤、硫磺、大理石、辰砂、石膏、水晶、磷矿、石灰石和陶土等。
民间艺术
邕剧民国6年(1917年),广西有名的邕剧军民乐剧社来龙州新龙戏院演出,约于民国13年离开龙州。从此,邕剧便成为龙州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剧种之一。解放以后,由于新风粤剧团迁来龙州安家落户,粤剧便逐渐取代邕剧,以致邕剧这一古老剧种慢慢地在群众中消失。
粤剧粤剧,是继邕剧之后传入龙州的第二个剧种。民国5年农历十月初四,“班氏娘娘”神诞之期,请来了广东南海红船班参加演出活动,从此,粤剧传入龙州。1952年5月,新风粤剧团从思乐县(今宁明海渊)来龙州安家落户,改名为龙州粤剧团,该团自1952年至1964年,在本县和外地巡回演出剧目达200多个,近代和现代剧目都占一定的比例。“文化大革命”中该团撤销。演职员下放农村插队落户。此后龙州、上金、下冻、水口各业余粤剧团队,纷纷解体,粤剧几乎濒于灭绝。粉碎“四人邦”后,戏曲艺术获得了新生。1978年~1980年,龙州镇先后成立了三个业余演出队。
彩调是县内民间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广大农村,是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据老艺人口碑,调子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冬,由何家恩发起组织芹江调子戏班,这是龙州最早的调子戏班。班里聘来了调子艺人朱师傅(宜山人)和梁师傅(桂林人)。由于调子艺人游乡串寨传授技艺,敬习调子,一时龙州广大乡村教调子戏成风,逢年过节,赶歌坡,庙会敬神,庆丰收等喜庆日子,无论在平原圩镇、山乡村寨的群众,自愿集资、出力,献料搭台,邀请由各村自由组合的调子班前来演戏。这种活动,往往从大年初一开始,到元宵结束,已成为传统的习俗。根据调子艺人提供,全县13个乡镇都有调子戏流行,尤其龙州镇的菊扣,上金乡的芹村、联甲、江那、驮思,下冻乡的春秀、左庄,水口乡的罗回、更宜,武德乡的蒲彩,驮马,彬桥乡的驮敏,上降乡的鸭水、呼交,霞秀乡的民强、药松、板弄、那浪,响水乡的棉江,逐卜乡的弄岗,金龙乡的金龙街等最为流行。
龙州县境内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63亩,保护区内有植物1282种之多,其中陇呼枧木高48.5米,胸径2.99米,单株材积达106.7立方米,堪称枧木王,为世界之最。动物资源达281种,珍稀动物有白头叶猴、黑叶猴、猕猴、大灵猫、果子狸、冠斑犀鸟等。
此外,古朴神秘的左江风光、中山公园、响水瀑布、紫霞洞、跑马洞、双龙戏珠、水陇龙泉等自然景观,均能让人大饱眼福、留连忘返。在人文名胜方面,有被誉为“南疆长城”的中法战争古战场遗址——小连城、当年邓小平领导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八军的军部旧址、记载着龙州昔日沧桑的法国驻龙州领事馆、大青山起义旧址、陈勇烈祠、武建军纪念塔、乐寿亭、文昌阁、文笔塔、伏波将军庙,还有壮族祖先的文化遗产棉江花山壁画、神秘的崖悬棺等等。
在民族、边关风情生态旅游资源方面,龙州县境内居住着壮、汉、苗、回、瑶等12个民族,壮族人口占95%,壮族文化底蕴深厚,壮族的民居、民俗、民风、民情、民歌等,都是极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农历四月十三日的“歌圩节”、正月初十的“侬垌节”,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对山歌、斗牛、斗鸡、斗画眉、抢花炮、抛绣球、打毽子、舞狮舞龙舞凤等民间传统活动项目。此外,金龙壮锦、龙州“青龙刀”、龙州枧木菜板、龙州桄榔粉、龙州山黄皮、苦丁茶等凝聚着民间民俗工艺精华,可以发展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旅游商品。
龙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天然养生福地,龙州人民的平均寿命逐年提高。截止2014年底,龙州县实足存活百岁以上老人共31人,占总人口26.96万的11.50/10万。2015年7月7日,“中国长寿之乡”广西龙州授牌仪式在广西龙州县举行,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秘书长翟静娴,龙州县委书记秦昆、县长王方红等县四家班子领导出席授牌仪式,赵宝华为龙州县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的牌匾。
龙州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意义重大。下一步,龙州县将以获得“中国长寿之乡”为契机,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全力打造“中国生态长寿乡”,把龙州建设成为国际山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度假目的地、中国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和中越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