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西南部,东与思恩镇交界,西与下南乡接壤,南与金城江区相毗邻,北邻洛阳镇,省道公路253线及“金红”铁路贯穿腹地,交通非常便利。全镇辖13个村(社区),31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54.03平方公里,居住有壮、汉、毛南、瑶、苗、仫佬等6个民族,总人口42293人。水源,钟灵毓秀、资源富集、地理位置优越。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甘蔗、桑蚕、蔬菜、生猪、鸡鸭、木材等。其中:以优质蔗、桑蚕、林果、畜牧业等产业为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尤为丰富,锰矿、铅锌矿、滑石矿、方解石蓄量大。水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山水相连的广南水洞,风景秀丽的上南九道弯,有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方宪修仕人故居和古城墙遗址。
近以来,特别是自治县成立20周年以来,在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水源镇历届(乡)镇党委、政府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自治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环江县社会治安综治目标管理达标乡镇”、“环江县乡镇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环江县文明单位”、 “环江县先进基层党委”、“环江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郊型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5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水源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水源镇土地丰富,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党委、政府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依靠科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农业项目比重正在下降,新型、高效农业比重不断提高,全镇支柱产业蚕桑、甘蔗、速生丰产林种植、牧草养牛等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并形成了以三美、含香、温平一带发展以高效农业为主的城郊型经济;以中涧、水源、和平、温平、里腊、三才等村发展甘蔗、桑蚕、水果等增收型经济;以西里、上南、各旦、民权、山洞等村发展以菜牛为主的生态型经济的符合水源实际的经济发展结构。2010年全镇高产高糖优质蔗种植面积达13530多亩,种桑面积达到15000多亩,年养蚕7万多张,产鲜茧826万斤,产值 8854万元。全镇食用菌共有200多棚,按照日产5000斤鲜菌计算,群众每天收入达2万多元。冬种蔬菜种植面积达9800亩,全年菜牛存栏头数6000头,出栏1800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0余人到厂矿企业务工,农民人均收入达1995元,全镇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坚持以招商引资促发展。20年来,水源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大力招商引资。该镇利用原河池钢铁厂的大量闲置土地、厂房,招商引资。如今落户河钢的大规模企业--蓝天锰业公司、河池钢厂、巴山陶瓷厂等,总投资额近4000多万元。二是引进资金400多万元,安全有序的开发“西里”滑石矿;三是引进资金80多万元开发上南民权方解石。全镇工矿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每年为环江财税贡献150万元,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效果。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水源镇重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镇的头等大事来抓,二十年来,东兴镇着力于解决农村交通困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全镇村屯交通网络建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就达1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水源至和平四级公路,三美至上南、水源至西里、为才5条长60多公里的四级公路和70多条总长210公里的屯级公路。这些公路的相继建设成通车,解决了水源镇12000多人千百年来的交通难问题,让他们告别了肩挑背马驮历史。二十年来,水源把人畜饮水、能源建设作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途径来抓,先后组织群众建成田头、地头水柜950多座,人畜饮水工程50多处,沼气池640多座,架通了6个山区村的高压电,解决了近10000人饮水、用电困难。同时注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成了13个村的村委办公楼,使全镇13个村(社区)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村委办公楼。
二十年前,水源街还是一个晴天满街尘,雨天满街泥的小集市,常住人不足1000人,那时的水源街,既没水泥路、也没自来水,更谈不上电话、手机,楼房更是少之又少,街道卫生脏、乱、差、臭。二十年来,水源历届乡(镇)党委、政府1997年进行乡府驻地的搬迁,开发了路南开发区,2003年引进个体老板投资300万元,开发了新路南开发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把水源镇建设成为环江南部交通、商贸、旅游和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树立了良好的环江南大门形象。二十年来,先后筹措资金近400多万元,建成了水源振兴大道长1500米的水泥路,敬老院至兽医站的道路、派出所门前道路硬化等,投资 万元建设了水源农贸市场,投资50万元建成了城区自来水厂。投资 万元安装了路灯,投资4万元水沟盖板,投资5万元,建设两个垃圾锻烧炉,建立垃圾党效管理机制,聘请清洁工每天清扫街道,以自治县开展“绿化示范县”活动为契机,购进花草树木,组织干部群众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城区街道。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生活舒适、社会稳定、功能齐备的新水源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水源已成为环江县南部的交通、商贸、旅游和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年来,水源镇重视做好教育工作,加大对教育投入,先后投资近800万元对水源中学校园进行了平整,在13个村级小学建成了教学楼。多年来,全镇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升学率年年有所提高,2010年全镇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1%,小学辍学率0.1%,初中辍学率2.7%,“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75%。2005、2006年分别通过自治区级“普九”、“普实”达标验收。
自治县成立以来的20年,是水源各族人民改天换地、艰苦创业的20年,是水源历史上流光溢彩、铸造辉煌的20年。水源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是自治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上级有关部门和兄弟乡镇大力支援、无私帮助的结果,是全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水源,这颗处于环江南大门的明珠,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迅速崛起,载着全镇群众的欢歌和喜悦。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
明伦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部,辖15个村、1个社区。3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808人。行政区域总面积48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壮、汉、毛南、瑶、苗等多民族聚居之地。全镇共有4个党总支部,17个党支部,党员为716人。耕地面积2626公顷,其中水田1983公顷,旱地643公顷。 【详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
洛阳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部,2001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建制镇之一,2008年入选八桂名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辖12个行政村、3个社区,231个自然屯,276个村民小组。国土总面积5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60公顷。全镇人口6.2万人,其中农村居民3.7万人、城镇人口及 【详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
东兴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部,东接柳州市融水县汪洞乡、河池市罗城县宝坛乡、纳翁乡,北与贵州省从江县秀塘乡、环江县龙岩乡毗邻,南靠长美乡,西邻明伦镇,省道309线和长美至东兴四级公路、东兴至龙岩油路纵横贯穿境内,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区内外的重要 【详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
大才乡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部,素有"环江门户"、"南大门"之称,东与宜州市安马乡交界,西与本县思恩镇相连,北与本县大安乡毗邻,南部与宜州市德胜镇接壤。交通十分便利,"环德"二级公路贯穿乡境腹地8公里,乡府驻地距县城20公里,距金宜一级公路8公里。 【详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大安乡位于环江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3公里。土地总面积2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亩。全乡辖7个行政村(社区),1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151人。大安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粮食以水稻、玉米为主,传统支柱产业以甘蔗、桑蚕为主。2011年全乡桑园面积1.7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