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竹镇位于岑溪的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国道324线贯穿镇中心腹地,东接广东罗定一级公路,境内是二级公路,西接岑溪岑容一级公路,是大西南出粤、港、澳等地的大通道之一。
岑溪市筋竹镇自公元524年设永业郡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故筋竹又称永业,是抗日民族英雄陈济桓将军的故乡。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 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筋竹镇位于岑溪的东部,国道324线贯穿镇中心腹地,东接广东罗定一级公路,境内是二级公路,西接岑溪岑容一级公路,是大西南出粤、港、澳等地的大通道之一。是两广贸易交流的中心。全镇总面积184平方公里,总人口42000多人。筋竹镇下辖村有筋竹村、大王村、昙市村、黄陵村、石龙村、石芹村、志明村、横垌村、横山村、黄茅村、马芹村、望闾村、云龙村、罗敏村、义水村、新联村、双担村、中围村。 筋竹街,主体街长约一千余米,有几条小街在这条主体街叉出,诸如人称的老细街,文化路,旧街,农民街等小街道,这些小街长约三四百米不等。卖萝巷、大新街、庆南街街是筋竹现存的最古老的街道,街道狭窄,街两边的建筑很有江南古城的风格。老细街是九十年代初政府开发的新街,老细街连接主体街与324国道,旧街大概建于解放初期,相信早在解放后不久这段时间里,庙楼坪曾是筋竹最繁荣的地方,现在已经冷清的大新街和庆南街,还有已经因扩展324国道而改成公路的沙街(已消失)也曾在解放前到解放后的80年代r热闹过。而现在除了筋竹街的人还知道沙街原来的位置外。
陈三吉祠
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中国南方古建筑,朴素而雄伟,据说是在清朝道光乙未年(公元1835年),由陈姓泽世公及其子孙筹建。陈三吉祠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前后分为三座,两边有南北厢房,前面地堂面积占地450平方米,前座、二座都是敞开式平房,后座是三层楼房,全部用青砖砌墙,砖瓦木结构,屋脊上建筑有浮雕,两边都有“镬耳” 脊,采用当年两广有名的佛山陶瓷封瓦檐口,瓦檐下是木雕花草虫鸟的吊檐。
前座大门口正顶上方有石刻的门额,刻着“陈三吉祠”这几个大字。门前有两条花岗石柱,柱上雕刻着一副正楷字体的对联:“传三代乃启三房积厚流光三多永锡;相吉人亦凭吉地钟灵毓秀吉庆满堂。”大门框及门砖均用芝麻石花岗岩精工雕刻而成,两门砖有石雕狮子,工艺相当精湛。整座建筑运用了我国古代建筑传统艺术手法,房屋前高后低和中轴对称,两边组成变化丰富的建筑群落,起伏有致,主次分明 。
陈三吉祠祠堂建成之后,一直是陈氏后裔祭祀祖先以及附近的村民学文习武之地,曾为培养本地青少年作出过贡献。三吉祠曾开办过武馆,附近的村民都在此地练过武功。祠堂有两把大关刀,现在世的80多岁的老人都曾见过,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时,大关刀被拿去炼作了钢铁。清朝末年,三吉祠的后裔陈其超(又名耀三)曾任八区团务局局长,其本人及上三代皆是武举人。
抗日战争期间,陈济桓将军临危受命为保卫桂林而壮烈牺牲,蒋介石及李宗仁亲笔题词追封其为爱国将领,1984年党和政府追认其为抗日烈士。他青少年时期曾在陈三吉祠里练过武功,族人陈岳秀(原龙茗县、永淳县两任县长)、陈其槐(陆川县晌捐局局长)也都曾在三吉祠里读过开明小学。19世纪30年代,由陈自绍、陈楚儒等人倡导,在三吉祠开办了筋竹第一所小学,命名为开明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曾有抗日学生军在三吉祠里驻扎,教附近的农民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日爱国主义精神。抗日自卫队曾在三吉祠里驻扎,抗日特编队在三吉祠里驻扎时,还组织民兵进行训练,望闾的李龙兴任教练。
解放初期,三吉祠曾作为筋竹乡的集会场所,在此进行庆祝解放、斗争地主、分田地等活动。后来考虑到筋竹的公购粮要靠人力担到岑溪县府所在地入库,就将三吉祠后楼用作存放筋竹乡公购粮的粮仓,一直使用到“文化大革命”后期。该祠堂自解放初至现在由筋竹粮所使用保管。
筋竹陈三吉祠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座、前座的屋脊、耳房部分于“文革”后期被拆掉,前面的围墙也在2005年被拆掉。现存部分的木桁条、木桷板、抬梁、枕木等有些已被虫蛀腐烂,墙面浆灰开始剥落,墙体、门窗等也有被人为的改造、破坏。部分壁画、灰塑、镬耳墙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或被自然腐蚀。
陈三吉祠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古教学楼
筋竹的教育历史在整个岑溪是最悠久的,筋竹中学原名叫永业中学,也称岑溪第一中学,建校时间超过110年,是筋竹文明的重要佐证之一。筋竹中学古教学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永业乡的乡人陈文波、韦月廷、卢金、陈定修等人发起并捐集白银5000多两建立永业书院,梧州府又批准把大石仓每年的租谷500石拨给永业书院作办学基金。
筋竹中心小学古楼建于公元1909年(清朝宣统元年)。由乡人陈树勋(时任广西学务公所议长)、韦荫槐等社会贤达发动乡人倡议办新学,得到乡亲们的积极响应,于是共同筹资建造。他们随后将永业书院改名为永业区高等小学堂,由韦荫槐继任堂长,招收新生入学就读,课程开设有国文、算术、图画、音乐、体育、自然、地理、社会、英语等。又将原先设在陈三吉祠的开明小学搬迁到此。
民国后,开明小学改为第八区高等小学,古教学楼被人们称为八高楼,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2009年8月筋竹镇进行教育资源的调整,古楼拨给筋竹中学使用。
古楼为二层砖瓦木结构,拱窗走廓式建筑。每一层的前面有11个拱窗,中间的为大拱窗,两边各有5个小拱窗。一楼中间为大拱门,门前有10多级台阶,拾级而上可进入中厅,再走过20多级台阶便可以进入二楼。古楼的外墙用双层青砖砌成,内墙用双层大泥砖砌成。现在的古楼于上世纪90年代,因出现破损现象而进行了修缮,如今一、二楼已改为水泥地板。两层楼共有四个教室,教室里的木窗现已改铁木窗。古楼前面的瓦顶也装上了黄色的琉璃瓦。在远处看这座古楼英姿雄发,古色古香。
云龙村古宅
距筋竹镇中心10公里左右的云龙村古宅在筋竹来说是最多的,在岑溪亦很有名。过去筋竹人都称云龙为“小北京”,意思是说云龙在清末与民国初时期是经济非常繁荣的地方。
古宅群坐落于山脚与山腰之间,犹如一座小型的山城,云龙人骄傲地称云龙是一座城市。云龙的古宅群由很多座宅院组成,这些宅院像城堡,有大块石砖砌成的看台,墙壁上还有许多枪口,宅院多是只有一个大门,晚上关上大门,便于防范。清末民初,像筋竹这样的山区,盗贼是非常猖狂的,这些盗贼其实就是土匪,杀人放火什么都干得出来。而地主常是土匪打劫的对象,所以地主们所建的宅院不得不具有防御功能。
古宅是非常豪华的建筑,连大门都做得非常精致,有木雕和石雕,还用颜料染上颜色,非常艳丽。房梁也有木雕花纹并染上颜色,墙的最上方用壁画装饰,可谓富丽堂皇。这些古宅经历了数百年风雨,风采已渐渐逝去;墙上的壁画、木雕石雕的颜色也渐渐淡却;加上保护不善而且被村民当作民宅居住,这些房屋破旧不堪,几处古宅已坍塌了。
近年来,筋竹镇人大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和监督镇政府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把发展砂糖橘种植作为农民 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力促砂糖橘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岑溪市大业镇
大业镇位于岑溪市东面,与岑溪市归义镇、梨木镇、诚谏镇、筋竹镇四镇相邻,辖区面积148.7平方公里。西距市区24公里,东距广东罗定市区50公里,1996年撤乡建镇并更名大业镇别名大湴。2002年大业镇人口4.4万人,辖板么村、大平村、思回村、泗龙村、杨乐村、新村村、古静村 【详细】
岑溪市梨木镇
梨木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十一团“太白队”的策源地,岑溪市唯一的一个革命老区。梨木镇,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下辖的镇级行政区,位于桂东南地区云开大山北麓的腹部盆地,距岑溪市市区29公里,与广东省罗定市的泗纶、 【详细】
岑溪市大隆镇
大隆镇隶属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岑溪市中南部,黄华河上游,东邻梨木镇,南接水汶镇,西邻南渡镇,北接岑城镇,距岑溪市市区约45公里,距广东省信宜市约65公里。207国道、洛湛铁路、南水高速公路(在建包茂高速公路G65)过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