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博白县西南部。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1村委会,有203自然村。1950年设松山区。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松旺公社。1984年改设乡。1989年改置镇。以松山兴旺意得名。矿产有锡、铝、钨、金、水晶、磁铁等。产甘蔗、烟叶、荔枝、龙眼、柑橙等。有林场和农场。有中小学1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松山圩,在博白西南56公里。人口5000。清雍正年间建圩于江滩,称江滩圩,嘉庆年间迁至松山村,改名松山圩。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芒编、草帽、印刷、红砖、农机等厂。玉北公路经此。

 

  松旺镇升级打造历史文化名镇

  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于2014年7月被评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吸引了不少外界的目光。博白县委、县政府决定,要以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切入点,围绕名人、名屯、名居、名阁、名城、名祠做文章,要把松旺镇建设成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打造由历史文化名村向名镇目标的升级版。

  据了解,该镇打造由历史文化名村向名镇目标的升级版主要举措,一是规划整治,力争将昌穆庄古城申报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二是认真做好参加特色岭南文化名镇的申报工作。三是突出重点抓好老一辈革命家朱光生平事迹展和朱光故居环境整治。将在10月1日在朱光故居举办永久性的生平事迹展览。

  松旺镇山川秀丽,是客家和继孔孟之后南宋圣人朱熹后裔的聚居区。人杰地灵,古今出了不少颇有影响的人物,如被誉为“广西清代李清照”的杰出女诗人朱玉仙,被毛泽东称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革命家朱光,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的爱国将领朱为鉁……还流传着朱氏家族“一门三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等传奇故事。同时,该镇又是桂东南博白抗日武装起义策源地、红色革命老区。

 

  松旺镇黄球屯甜薯俏销两广

  松旺镇横水村黄球屯地处山区,坡地土质疏松、肥沃,当地农民有种植甜薯的习惯,亩产普遍在1700公斤以上,而且这个屯所生产的甜薯外观浑圆,肉质细、爽、松、香,美味可口,深受顾客欢迎。每当收获季节,来自两广的经销商都是进村入户收购,今年该屯种植的200多亩良种甜薯,每公斤收购价为6元以上,供不应求。

 

 

  松旺镇潭莲村林间生态养山猪致富

  

  在博白县松旺镇潭莲村畚箕岭野猪养殖基地,群山环绕的树林中,一只只嘴巴尖长、毛发坚硬的山猪自由地寻食,偌大个树林,猪树同处,相得益彰,看不见污水,闻不到臭气。松旺镇潭莲村畚箕岭一带地处山区,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为种养业提供了优良的场所。2008年,精明的魏海把畚箕岭附近的几座荒山承包下来,搞起了山林立体生态养殖。水中养鱼、水面养鹅、岸边山林养鸡,山坡种植果树、养山猪。“我就是要让土鸡乐时上上树,山猪闲时奔奔跑。放养的养殖模式,既能赚钱,又能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何乐而不为呢?”魏海得意地说。

  据魏海介绍,前几年,村里有人进深山捕获了两只地道的野猪,他购买回来后,就开始琢磨如何在山林中放养山猪。经过几年的反复摸索、实践,魏海独自探寻到了一条放养山猪的新路子:抓回来的野猪与野猪交配繁育后代,这样,放养的山猪就秉承了野猪的特性,不用打针、喂药,也能快快乐乐地繁洐、成长。

  近年来,魏海放养的山猪主要销往广东、浦北等地,且供不应求,山猪养殖给他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年收入已达100多万元。

 

  松旺镇潭莲村建成博白最大野猪放养基地

  松旺镇潭莲村畚箕岭一带地处山区,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草木充足,非常适宜放养野猪。从2010年开始,在当地村民严昭勇的带领下,村民开始尝试放养野猪。目前,该基地已发展放养林地200多亩,野母猪80头。

  近几年来,经过摸索、驯养、繁殖,博白县松旺镇潭莲村已建成县内规模最大的生态野猪放养基地,野猪产品成功打入市场,畅销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

  松旺镇潭莲村畚箕岭一带地处山区,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草木充足,非常适宜放养野猪。从2010年开始,在当地村民严昭勇的带领下,村民开始尝试放养野猪。目前,该基地已发展放养林地200多亩,野母猪80头,年销售野猪700多头,价格是普通家猪的4至5倍。

 

  松旺镇木菠萝硕果飘香

  

  据果农介绍,今年木菠萝普遍比上年挂果多3成,由于这两地所产的木菠萝肉质鲜嫩、味道香醇、口感上佳,销路极好,除供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南宁、桂林和湖南、湖北等地。

 

  吉水村成立文艺创作基地

  在云开大山余脉深处,博白中南部最高山峰巍峨雄奇的马子嶂山脚下,有一个安静吉祥的村庄博白县松旺镇吉水村。吉水励志堂文化展馆、综合文体中心、海德希望小学、完善的村文艺队……该村的这一切,散发出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另外,这里风景秀丽,是摄影家拍摄的首选地;这里文化气息浓厚,让文人墨客驻足写生……

 

  2013年1月2日,吉水村洋溢着别样的喜庆。随着震天的鞭炮声响起,大红的幕布被徐徐拉开,吉水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正式揭牌。据悉,这是博白县成立的第一家农村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的落成,为吉水村的村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据了解,吉水村的文化建设,是由当地爱心企业家陈树2010年牵头搞起来的,该村的文化建设得到了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台的关注,相继来联系拍摄事宜。近来,该村还成了广西一些高校学术研究的基地。此次吉水村成立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将使得吉水村在历史的土壤中结出文艺的硕果。

 

  吉水:美丽的客家文化山村

  在广西六万大山余脉深处,博白县中南部最高山峰——巍峨雄奇的马子嶂山脚下,一个美丽、吉祥、神奇的客家山村——吉水村,在这里繁衍生息了400多年,她的奇山秀水、传统文化、古老神韵,展现出博白客家山村的神奇风采和薪火相传的客家文化精粹。当客家文化研究专家彭会资先生和记者们走进该村后,她鲜为人知、美丽神奇的面纱,才渐渐为世人所揭开。

 

  如画风景媲美九寨沟

 

  吉水村是一个拥有2800多客家人聚居的大村庄,坐落于博白县松旺镇西北面。相传村上先祖为避战乱,曾从中原辗转浙江、广东,最后迁居博白,选择风景如画的马子嶂山脚,作为安居乐业的宝地,致力打造客家文化山村。

 

  吉水村中古木苍翠,绿树成荫,花红草绿,蜂蝶飞舞。古老建筑与别墅般的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崭新的水泥村路通遍全村,新修建的文化体育广场,散发出新时代的气息。在该村方圆数里内还有马子嶂、马撒尿瀑布、再公坜巨石林等景色秀美的风景点。

 

  马子嶂,是博白中南部第一高峰,距吉水村二三公里路程。山中树木繁茂,古树参天,瀑布飞流,山池别致,水清见底,鱼儿闲游,是登高望远、爬山探奇、游山玩水的好去处。宋代《太平寰宇记》、明朝《赤雅》对该山风景均有记载。马撒尿瀑布,是马子嶂第一山水奇观。古书用“瀑飞来万马,石削起双龙”来形容马撒尿的雄奇险峻。马撒尿瀑布是原始自然形成的景观,巨大的瀑流从30多米高的石崖上飞流直下,近三亩宽的潭中水柱高跃,水花四溅,水雾蒙蒙,蔚为壮观。再公坜巨石林,雄伟壮观,颇具传奇色彩。其中造型最逼真的,就是爆石和戴帽石。爆石有两层楼高,如刀削般从中间对半裂开,传说是当年被神仙用神鞭抽打的那块石头。戴帽石也有两层楼高,如人戴帽,栩栩如生。北海的一位旅游从业者专程考察吉水风景后高兴地说:“这里可与九寨沟相媲美。”

 

  六大古迹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古井、古堡、古城、古寺、古庙、古祠,是该村的六大古迹。

 

  古井,是该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之源、生命线,是该村历史变迁、历经磨难、走向繁荣的最好见证。古井位于村中祖祠门前,已有300多年历史,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300多年来从不干涸,水位基本保持在井面以下60厘米左右,村民可直接用手提桶打水,而且不论下大雨还是发洪灾,井水都不会溢出井面,多少人取水用水都够用。村民把此井奉为神井,如生命般保护起来,使得古井至今完好无损,照样为村民奉献甘甜的泉水。古堡和古城,是诚挚团结、勇敢坚韧、抗击外敌的客家精神的集中体现。古堡位于村东,建于民国初年,有近百年历史。整个城堡占地2000多平方米,呈方形,原来四面有4个炮楼,四周有坚固的城墙。现存炮楼2个和部分城墙。古城长78米,宽74米,占地5700多平方米,城墙最高18米,最厚1米,建筑精良,功能众多,可防匪防盗,能攻善防。古祠寺庙则是该村传承客家文化和以文化建村的历史见证。雕梁画栋、飞檐走兽、古色古香的凤河寺、文昌庙和古宗祠,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内有很多极具价值的文物。斑驳沧桑的建筑,展示出古老深厚的文化与经济根基,亦散发出浓浓的客家气息,无论是建筑风格、雕刻手法,还是供奉的神灵、楹联的主题,均传承了中原客家的习俗和精粹。

 

  彭会资介绍说,该村的六大古迹体现了博白客家人建筑风格上传承与创新的特点,生存发展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真挚团结的精神,反映出客家人崇文尚武、祈福求安的风俗习惯。建筑的结构、绘画、雕刻、楹联、牌匾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崇文重教英才出

 

  从吉水村“文道传今古,昌盛育贤豪”等文气浓郁的堂联可以看出,吉水村在传承、弘扬和发展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方面,成为博白客家的一个缩影。特别是耕读文化、民间文化的传承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弘扬,使该村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特征,在该村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该村村民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因此村民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哪怕是砸锅卖铁、卖房卖地,也要供自己的子女上学读书,因而有“生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等民谚。耕读文化和崇文重教的思想,无论是在古城、民居,还是在寺庙、宗祠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该村古老的祖祠和文昌庙中“想先贤习礼学诗光昭史册,看后裔文韬武略丕振家声”等楹联,就是力证。

 

  发展客家文化,弘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精神,培育出众多的商界成功人士,使该村成为博白客家的一个时代典范。陈树就是其中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典型代表。陈树少年时家境贫寒,很早就出来闯荡商海,他用向一堂叔借的90元钱艰苦创业,从普通推销员做起,凭借勤俭节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奋斗成为资产超亿元的经济能人。致富后的陈树不忘回报家乡,累计捐资上百万,大办家乡慈善事业。在陈树的影响和带动下,特别是在艰苦创业的客家精神的激励下,如今该村走出了十多位拥有千万资产的经济能人,并带动上百村民从事商业企业工作。

 

  此外,该村的文化建村、文化育人还体现在兴盛的民间文化上。舞狮、舞龙、唱山歌、唱鬼头戏等,是该村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每逢春节、清明节等重大节庆,敲锣打鼓、舞狮舞龙尽情欢庆;村民爱唱客家山歌,在山上或田野劳作时,总爱唱上几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吉水美名传四方,一年四季果飘香。黄皮果蔗销城镇,桃子菠萝卖市乡。房前屋后任君选,馋死天宫皇母娘”,这些形象生动的山歌,唱出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丰收的喜悦。

 

  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兴盛,使吉水村文明之风盛行。2009年该村被列为博白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一个融传统客家文化、秀美风光、人文古迹、现代农家旅游为一体的新农村,即将在桂南大地上闪亮登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