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2日 来源:宁明县委宣传部 作者:周贻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早也到、晚也到,网格员们来报到;风也到、雨也到,核酸采样不迟到;易也到、难也到,走村入户向前靠。”这是广西宁明县峙浪乡广大干部群众口口相传的顺口溜,说的就是网格员们为民服务的暖心事。

  为进一步拓展运用好“党建+网格”在疫情防控中的经验,宁明县峙浪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赋能基层治理服务模式,党员“立身为旗”做表率,“五级”网格联户成格出真章,党群联策谋事话新篇,坚决把难点堵点做成亮点,把群众小事办成民生实事,将组织服务链条延伸到网格“神经末梢”,引领边境村(社区)屯网格治理的“软实力”升级,走出了担当实干为民的新路子。

        既当“巡逻员”     又当“排头兵”

  “抵边那支、戈龙一线夜巡正常,交接班已到位,4月11日无异常”,峙浪乡峙浪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三级网格长苏伟在微信工作群进行汇报,“前两天连续强降雨,各五级网格员看看自己片区的核酸采样点帐篷是否破损”,回到家简单洗漱,苏伟又投入到边境抵边村(社区)全员常态化核酸筛查工作中。

  峙浪乡按照“党建引领、规模适度、屯组定界、无缝衔接、方便群众”的原则,认真建立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全乡设置了155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49名、协管网格员109名。其中14名网格员加入乡级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队,坚决在边境一线堵住防控漏洞。在乡级层面,建立了“乡党委书记+包村联系领导+党员干部分村包干”的纵向网格管理体系。在村级层面,按照“1+1+1+N”的模式,集结村组干部、村“两委”后备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骨干群众等不断充实网格力量。片区网格员防疫春耕两手抓、安全生产宣传到万家、乡村振兴绘出新画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直接到户、覆盖全员”的基层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在峙浪乡逐步形成。

         既当“普法员”     又当“和事佬”

  “这是关于违反规定接触境外人员或物品引发疫情的法律后果告知书,要仔细阅读并告知亲属朋友”,“村民山林纠纷的调解成功,要复印一下双方身份证、调解协议”,峙浪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负责人、抵边村洞浪村包片四级网格员陆英俊,既当“普法员”,又当起“和事佬”。

  为做大疫情防控“红色网格+”,峙浪乡党委全面推行网格员联感情、联发展、联稳定,联民生机制,“一把尺”度量抓落实,推动党组织触角延伸、力量下沉。网格员对于本级网格无法解决的问题迅速“吹哨”,协调上层的力量联动解决,形成了“微诉求网格员帮忙实现、小矛盾屯组商量调处、小问题党群联手解决、大事情向上汇报办理”的良性互动。2022年第一季度,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帮助困难群众 60余人次,协调解决邻里矛盾纠纷20余次,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当“宣传员”     又当“贴心人”

  峙浪乡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鼓励他们勇于担当“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耐心解读“十个一律”政策、夜间管控措施、边境严管区作业要求、偷引渡典型警示案例等。目前,全乡网格员累计登门宣传3000余户、发放张贴政策宣传单1.2万余张,以屯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87场次、召开越南媳妇等重点人群训诫会议15场次,常住居民以户为单位共签订疫情管控承诺书5834份,确保宣传不落一村、一屯、一户、一人。

  “网格员,我们是进乡采购农产品的,滞留在峙浪境内已经近一个多月了,现在急需运输八角出去销售,是否可以帮协调开个车辆通行证?”“网格员,因我在外工作,家中老人没办法自己申请核酸码,能否帮解决?......峙浪乡各村(社区)网格工作群每天遇到不同问题。群众有需求,网格有服务。峙浪乡党委、各村社区党(总)支部亮起“24小时在岗服务”绿灯,主动作为群众“贴心人”,第一时间为“重点人群”开启“绿色通道”。全乡网格员全面落实走访制度,对片区流动人口、优抚对象、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登记,注重动态管理。同时,主动为老弱、学生群体申请桂核酸码,并为其打印或制作小卡片,约500人的村屯采样点不到2小时便可封箱完成,不仅降低核酸信息采集员的工作量,还大大提高了现场核酸采样效率。      

            (黄素芬   罗云燕   周贻刚)

  图一、宁明县峙浪乡村屯网格员在沿边公路开展巡逻。(罗云燕 摄)

图二、宁明县峙浪乡村屯网格员正在认真入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罗云燕 摄)

图三、宁明县峙浪乡村屯网格员正在协助核酸采样信息录入。 (罗云燕 摄)

图四、宁明县峙浪乡村屯网格员入户为老弱人群代领核酸码。 (罗云燕 摄)

图五、宁明县峙浪乡村屯网格员入户为“五保户”打扫居家卫生。 (罗云燕 摄)

图六、宁明县峙浪乡村屯入户对“越南媳妇”宣传疫情防控“十个一律”惩戒措施。 (罗云燕 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